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时评: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差别到底大不大(2)

2014-02-20 12:48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者目标一致关注农村大学生就业

  对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其实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给他们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扩宽农村生就业的渠道。”

  但熊丙奇同时也表示,“鉴于教育部网站只给出了一个定性的说明而没有具体的数据,加之近年来舆论对官方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多有质疑,大家可能更倾向于相信社科院的报告。这需要教育部发布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回应。”

  普通院校的农村学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

  “有些报道也没分学校情况,事实上,农村来的学生如果上的是重点大学的话,他的就业也不难,在高职就读的学生,有很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就业率也很高,当然,普通院校的农村学生确实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李春玲表示。

  在熊丙奇看来,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很低,2013年,北京大学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14.2%。这还是在国家推出定向扶贫招生计划之后得到的数据,此前,北大的农村生比例只有10%左右。从全国范围看,985工程高校农村考生比例仅为20.8%。根据调查数据,更多农村生进入了二本、三本院校。

  “这就清晰地描绘出农村生的求学与就业路径:农村生上本科院校的比例提高,但大多数进入二本、三本院校,二本、三本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较多,结果是农村生就业率低、薪酬低,再加上‘父辈就业’的影响,就业的城乡差异就十分巨大。”熊丙奇认为。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其实已经出现了“考不上一本就不算上大学”、“上二本、三本院校没有出路”的看法,这使社会的高考焦虑加重,同时也使农村地区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认为无法考上好大学的学生,选择放弃高中、甚至早早放弃初中,出现低龄辍学现象。这无论如何不是我国教育和社会的福音。

  熊丙奇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就业公平是必须的,但是,还必须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李春玲说:“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帮助普通院校的农村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炒作。这部分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竞争,而他们与城里学生比,家庭背景、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都显得比较弱,需要帮助。”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