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指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是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
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出了654元。
记者分别致电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安徽省内的几所重点高校的就业处负责人,没有一所大学有专门针对农村和城市生源毕业生就业率的相关统计。
韩正说,现实生活中,城市生源的毕业生确实比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占据了不少优势。
安徽农业大学就业处处长韩正:城市的小孩在就业这一块人际关系可能比农村小孩要丰富的多,在就业推荐过程中会起到一定作用。
不少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人情”、“关系”因素,确实在毕业生找工作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
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林致远表示,近几年来,他在工作中发现,城乡背景所带来的差距,确确实实存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城市中城乡背景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比较大,而在一些地级市地区,这种差异会明显减小。
通化师范学院就业辅导中心的刘老师向记者介绍,来他们学校招聘的大多都是附近市县的用工单位,对户籍限制大多不做要求。
刘老师:就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在这个地区,城市和农村户口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影响并不是那么太大。咱们学校生源大多也是来自于周边的一些农村。用工单位来招聘,招聘书上本身就没有户籍限制这一栏,在我们这个地区看不出这个现象。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记者采访当中不少大学生普遍认为,父母如果是农民,没有人脉关系,找工作很难。一些同学对记者说“班里已经敲定工作的同学大多都是动用了家里的关系网。没有关系的只能靠自己去瞎闯啦。”
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介绍,泉州师范学院多数学生是农村户籍。针对家庭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多少影响,学校并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是学校的学生干部中多数是城市户籍。
陈老师:(城市背景的学生)所受的教育,会比农村有优势,综合素质各方面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会比农村的稍微强一点,同学比较拥护他们。
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研究员田丰。
田丰:高等院校中农村大学生比例在下降,为什么城乡壁垒在逐步打破的情况下,农村的孩子反而不愿意上大学?所以我们把这个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结果也证明了,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学生要差,意味着他们教育投资的回报率要低,正好揭示了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不愿意上大学。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