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如何发展为“自主腐败”?
去年11月28日上午,在教育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蔡荣生被证实正在接受调查。当天,教育部还发布了包括人大在内的六校章程,旨在推进高校“去行政化”、增强办学自主权。事实上,“去行政化”和“扩大自主权”需同步推进。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大学没有随自主招生改革同步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改革不彻底,让自主招生成为自主腐败。哪些环节容易有“黑洞”?
推荐
自主生录取高度倾向城市
有人认为昂贵的自主招生“踩”了教育公平“一脚”。根据侯佳伟的此次调查,自主生主要集中在城市,占87.6%,大大高于普考生61.7%。而且96.2%的自主生持的是非农业户口,仅有3.8%持农业户口,录取的天平极度倾向非农业户籍学生。而普考生录取的天平明显有所平衡,非农业和农业之比为4:1。自主招生成了城镇考生的角逐领域,出身农村的学生很少参加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很难取胜。
自主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主要来自重点中学。侯佳伟调查的这所高校,61.9%的普考生来自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中学,自主生这个比例则达到72.0%。这意味着,自主生比普考生更多地在高中接受过精英教育,重点中学的出身使他们从起跑线就步入精英群体的行列,对高等教育产生递进式影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