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旦大学大刀阔斧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学业水平考试”这几个字突然成了热词,所有人即将踏上高考路的小伙伴都在窥探在这个动作背后的信号——今后,“学考”会不会成为另一场高考?
一问:
“复旦模式”会不会在浙江复制
复旦大学宣布,自2015年起将在上海探索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中引入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其中,2015年要求考生在8门学业考试中至少取得7个A,2016年则要求考生在10门学业考中取得至少8个A。
这就引出两个猜测。
猜测一,复旦在浙江的招生,会不会采用同样方案?
对此,复旦招办给出的官方说法是:浙江省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方案,要看咱自己省教育厅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进程而定,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
复旦招办一位招生老师跟记者透露,如果浙江省的政策跟上了,“自主招生引入学业水平考试”肯定是大方向。只是,就浙江的实际情况看,复旦在浙江的自招方案,没法直接平移上海本地的。
在上海,2014届应届高三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能够达到“8A”的人数约为3600人,近几年均稳定在3500人左右。通过加试语文、数学附加题,能够进一步筛选出与目前复旦每年入围面试人数(1100人左右)相当的考生。
而对于浙江这样的生源大省来说,达到“8A”的人数肯定破万了,“对于浙江未来的自招方案,肯定还得重新筹谋。但考生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视,肯定是没错的。”
猜测二,对于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复旦模式”有没有可复制性?
至少目前,高校自招拼杀最激烈的“三大联盟”设置的门槛,都与“学考”无关。清华大学虽然在自招招生对象的“优先条件”中新增一条“综合学业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5%”,但招办老师明确表示,综合学业成绩由学校自己制定衡量标准,可没有学校将此与“学考”挂钩。
“眼下各地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都不一样,无法体现区分度。”某联盟内高校的招生老师私下向记者透露,特别是传统的会考被他们视为鸡肋。比如眼下各盟校正忙着审核学生的自招申请材料,也有同学会附上会考成绩,但他们基本不看。但这位“盟校”招办老师也表示,浙江眼下的“学考”是顺应高考改革方向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一考多次,“这倒值得试试看。”
另一位高校招办老师也透露,“三大联盟”的自招方案一直在筹谋,改革是迟早的。如果要在“自主招生引入学业水平考试”,无非两个方向,一是像复旦那样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自招门槛,另一种是和高考成绩一起核算比例。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