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全部 要闻 行情 贸易 流行 财富 科技 家纺 行业 本网
2012-01-10
全国纺织服装高校科研研讨会在中原工学院召开
12月28日,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中原工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纺织服装高校科研工作研讨会在该校南校区举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及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0所高校的近20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李勇副院长首先代表中原工学院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将会议交由该校承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与会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该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取得的成果及学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他说,中原工学院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兄弟高校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希望到会的新老朋友将好经验、好做法传送给我们,促进本校科研等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结合学会宗旨和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的新形势,就加快中国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发展、落实行业教育发展规划作了重要讲话,他还就纺织服装高校立足行业实际,加强交流,促进共同进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原工学院科技处刘洲峰处长在会上作了发言。刘处长介绍了该校的科研工作情况,并结合实际就学校实施项目推动工程、突出特色、强化培育的做法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黄翔、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等领导和专家也先后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们详细地介绍了各纺织服装高校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经验,结合各自实际阐述了对科研事业发展中一些瓶颈问题的看法,并倡议建立全国纺织服装高校科研工作交流与互动机制。(中国纺织报)
标签:
2011-09-01
辽宁丹东无水印染省内“结亲”
由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小企业厅等七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辽宁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8月28日在沈阳科学宫举行。丹东市科技局共组织近30家企业参会,签订合作协议18项。会上,举办单位现场发布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信息和对接项目,以及民营企业技术难题和寻求技术合作的信息。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做了重点产业化项目推介。丹东市参会企业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面对面进行交流和项目洽谈,达成18项合作协议。其中正式合作协议2项,成交额380万元,意向协议16项。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辽宁大学经过多次商讨,达成了在无水印染功能整理助剂方面的合作开发共识。由公司出资180万元,校方帮助共同开展“无水印染功能整理助剂”的研究与应用,双方在会上正式签约。丹东康宁制药有限公司也与辽宁大学在会上签订了共同研制开发“系列口腔疾病治疗制剂”项目。企业投资200万元,用于研究开发经费。此外,辽宁恒星泵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丹东东升石化有限公司、丹东耐能仪表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与辽宁科技工业大学等在会上也都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鸭绿江晚报)
标签:
2012-03-20
陶氏化学举办创新挑战赛
3月6日,陶氏可持续创新学生挑战赛签约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楼演讲厅举行。陶氏化学亚太区相关负责人及上海交通大学教相关人士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陶氏化学亚太区EHS和可持续发展总监董玲珍对项目进行了介绍。她说,此次陶氏化学公司出资举办陶氏可持续创新学生挑战赛,旨在鼓励高校的研究生投身科研创新活动。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陶氏化学将在全球范围内与18所大学合作开展本次可持续发展创新学生挑战赛项目,在国内选择了清华、北大、交大和复旦4所高校。大赛以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奖金最高设置为1万美元。
标签:陶氏化学创新挑战赛
2012-04-17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搭建产学研用新平台
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张建春率领由所领导、研究室主任和科研骨干组成的考察团,对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圣欧公司、江苏多威公司等单位进行考察。在相互交流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军地双方在一系列项目上达成共识,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在科技创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纺织行业在今年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总体形势并不乐观。其一,外销不振,使企业进入纯拿订单、返单难的时代,且中国纺织品出口被要求“摆脱廉价形象”。其二,国内市场需要扩大内需,而企业则要面对通胀压力,成本上涨和资金匮乏等不利因素,这就导致企业很难沿着技术阶梯爬升。换句话说,行业与企业的转型难以实现无缝对接,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出现需要产业结构的衍生和升级,但这需要时间和机会。重要的是目标明确上海大学教授周哲玮在与总后科研人员交流后指出,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存在着凭兴趣做课题,研究周期长的倾向,其原因在于项目的工程目标不明确。如果像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那样有明确的工程目标、技术指标和时间要求,可以促动大学的创新潜力,促进科研工作效率。张建春认为,围绕工程化目标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是高校的长项,也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与高校合作的内在动力。军地科研合作能促进对科研工作进行类似“工效”的评判和管理,因为只有制定实现产业化的目标,才能同时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举例来说,我国碳纤维生产能力达万吨,但是真正达到T700标准的寥寥无几,大量T200/T300标准的碳纤维市场在哪里?目前大家都在做自行车、钓鱼竿、三脚架、高尔夫球杆,而这些需求每年耗材不过千吨左右。另外,从碳纤维的生产来看,只有连续化的生产才能使产品质量稳定,开开停停的现状不仅影响产品档次,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产品出路的狭窄更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野战炊事帐篷的单个重量为120千克,需要4个人同时操作才能移动和拆装。如果利用碳纤维材料,仅骨架部分就可以减轻30千克以上,若组装箱体改用碳纤维材料,篷布部分采用轻质功能材料,那么,一个野战炊事帐篷的总重量可以控制在70千克以内,仅需要2个人就能拆装移动,这对于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及提高机动性都意义重大。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合作方先要共同完成降低成本、提高纤维质量的工作。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此次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上海大学都对碳纤维项目进行了技术交流,并相互承诺进行战略合作。记者就为什么要同时与多家单位就一类项目进行合作请教了张建春。张建春表示,第一,三家单位在碳纤维研究方面渊源深厚;第二,三个单位在碳纤维研究方面各有擅长,例如,上海大学在高端碳碳复合材料方面、上海纺科院在异型碳碳复合材料方面、东华大学在低成本碳纤维生产上方面各自具备优势;第三,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关注的是实际应用,不仅有明确的战术指标,还有明确的时间表,只有集国内优秀人才和一流成果于一体才能实现目标。目前很少有纺织企业就一个项目同时与多个大学合作,这客观造成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没有竞争压力。当然,与多家合作可能在初期费用较高,但最终总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而从获得的效益,节约的时间来看,合作方都能实现最大的收益。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主管科研的副所长司亚强认为,科研工作的最大风险是没有竞争机制。科研成果是用数据来说话的,好的方案往往是竞争对手的优势互补形成的,正确理解和处理竞争与合作是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面向全军的军需被装上的应用研究,深感人力资源的不足,因此实行与地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势在必行。资源整合搭建新平台随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产学研用”模式下,我国的科研成果与市场的衔接情况不断改善,但产学研用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不在技术研究,而在于新领域的开拓,以及合作各方处理好诸如知识产权、经济利益等机制问题。例如,我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及检测设备闲置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研究院所通过开辟面向企业及社会的技术服务平台,高校把实验设备向学生、老师及社会开放的办法,使设备闲置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总的利用率依然较低。怎样将这些资源通过整合形成新的发展平台?此次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关于纺织品检测的项目合作,就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据悉,双方以资源互补为原则,互相开放试验室,具体内容有,双方列出独有的检测项目,在此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扩项申请,双方国家级实验室及检测机构虽然各自承揽项目,但是互为依托,互为支持伙伴,原来各自独有的项目检测实现双方共享,采用互相发包的方式共同拓展试验项目的内容及能力。上海纺科院院长胡申伟说,这种合作方式使过去市场目标相似的检测机构成为了利益的共同体,关系也由利益博弈变为精诚合作,同时,解决了实验设备的重复建设问题。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副政委薛昌龙对此评价说,协同创新,重要的是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在目标一致、利益共沾的原则下,实现开放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共享。他透露,双方在芳砜纶纤维在军需被装上的应用研究,改性聚酯纤维在军用保暖服上的应用研究,新型薄型弹性保暖材料纺织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汉麻针织面料及其服用舒适性研究等方面均已达成类似的合作关系。与专业中的佼佼者合作综观此次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考察团访问的5家单位,无一不是专业中的佼佼者。东华大学是我国纺织行业中公认教学能力及科研实力很强的单位,此次考察团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在东华大学进行技术交流和参观考察。东华大学科研人员介绍了“纳米纤维的制造及应用技术”、“细菌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在人体工程上的应用”、“新型薄型弹性保暖材料研究”、“聚酰亚胺纤维生产技术研究”等成果,引起考察团的极大兴趣。据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介绍,学校有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水平,不少项目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工艺及技术条件比较成熟。还有一些项目因为市场及产品设计方面的原因,产业化的过程缓慢。东华大学对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考察团的来访非常重视,认为这是促进本校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良好契机。据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科技处处长何永水介绍,东华大学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科研课题,有两个已经纳入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计划,合作协议对科研工作的具体内容,进度要求,知识产权及利益归属,保密及单方违约等进行了严格约定。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将根据军队的实际需要,负责提出双方合作研究的主要攻关方向,并承担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制定项目战术技术指标,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具体产品的研制与部队试验工作。(中国纺织报)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