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过来人谈高考:“零分作文”要不得

2012-06-06 15: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语文作文在高考中历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满分作文书籍更是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不过,近年来,网络上“零分作文”比比皆是,让人不知真假。甚至有不少学生效仿,拿自己的高考作文或者高考剑走偏锋。但是,每一位写文章的人都应牢记:为你所写的负责!正如那些高开作文零分得主,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偏激、幼稚付出代价!

  别人参加高考,挥汗如雨,冥思苦想,他却在高考试卷上四处乱写“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他以考零分为骄傲,“考满分不是本事,能每道题都答,但最后得零分,这才牛。”

  他不是疯子,年少轻狂的他只是要以此对抗教育制度。高考前,他就写了长篇小说,讲述自己的教育理念。

  3年了,他最终后悔了。他,就是2008年的零分高考生徐孟南。这个来自安徽蒙城的男孩,祖辈世代务农,他是村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然而,高二开始,喜欢写作的徐孟南接触了大量批评教育制度的课外书籍,“我发觉现在的高考体制有太多弊病”。成绩下滑后老师对他冷落了,这更让他受不了,“老师不关心你心里想什么,他们只在乎成绩好的学生。”身边一些同学严重偏科,无缘理想大学,“我觉得教育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于是,徐孟南构想出一个自创的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体制。从高二开始,徐孟南每天晚上都会看课外书看到很晚,然后上网写东西。高二下学期开始,徐孟南开始写作中篇小说《三人行教育》和70万字长篇纪实小说《高中三年读了啥》,介绍他的教育理念。高三时,同学们紧张备考,徐孟南却想着创作。然而小说写出来后,并没有出版社理会。

  徐孟南开始寻找精神支持。

  “文革”时期高考“白卷英雄”张铁生、2006年高考零分生蒋多多成了徐孟南的偶像,他开始萌生了高考考零分,借此成名,表达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们都不理我,我只有求助于高考了。我在生活中是草根,说话没人听,好的建议也传达不出去,所以我想利用非平庸的高考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获得一种话语权。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零分高考生。

  高考后,徐孟南立即向安徽、上海的媒体报料,引来几家媒体的报道。看到自己名字被写进新闻报道里,他十分激动,在日记中写道:“我心跳加快,我成名了,我言中了!会有出版商肯出版我的小说了!父母不会再说我写的东西没用了!别人不会再误解我了!我成功了!”

  不过,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两天过后,再也没有媒体理他,而且媒体大多批评他幼稚。让他引以为傲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无人问津。生活的现实最终让他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当上了一民农民工。

  提及当年,徐孟南感慨不已:“那时太年轻也太鲁莽了。”他感悟到:“促进教育改革的道路最好是:先去适应它,然后去驾驭它,最后去改变它!”而不是拿着自己输不起的前途去与所谓的教育制度抗衡。

  承受着当年零分代价的,不止徐孟男一个,06年零分答卷学生蒋多多在之后接受采访时,表达高考交白卷“这件事我现在觉得有点可笑”。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