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更科学、更公平
今年两会前夕,山东省高调宣布,非山东籍考生2014年起可在山东考大学,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教育部随后宣布,2012年底前,全国各地都必须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曾公开表示,最难的,是在上海、北京。
2011年,北大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每万名考生中录取不到一个人,但在北京却高达32.6人。复旦2011年在6.1万考生的上海录取340人,在85.5万考生的河南录取50人。这样的招生指标投放方式是否公平?允许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在全国各地教育发展本身并不均衡的前提下,这个问题盘根错节,怎么动都会有伤痛。
同样,面临公平考验的还有另一个焦点:加分制度。有调查显示,超过90%的考生家长建议取消一切加分,原因是造成了不公平。2011年,四川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中,有93%是因为少数民族身份获得的加分,与该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比较,这样的数字令人疑窦丛生,但是民族身份的管理,教育部门鞭长莫及。同样,给各种文体优秀、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加分,但无法保证其资格完全真实可靠,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也变得进退维谷。
随着高等教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高考和招生的细节牵涉到的人数越来越多,自然地,所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任何一个细节的公平性都要放在“显微镜”下来看。其实这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惟其如此,改革才能越来越科学、合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