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字形成好的阅读方法
李煜晖老师介绍,在北师大二附中,他们用16个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博观约取,熟读精思,手批目视,口咏心惟。
博观约取,熟读精思,即我们平常说的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要读100本书,更要有一本书读100遍”。
首先要不同领域的书都有所涉猎:包括文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美;文学学科的应用学科如新闻学出版学;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如经济学原理;社会学科的应用学科如会计学法学等。然后,再从中找到自己兴趣最浓厚的方向,进行精耕细作式的持久深挖阅读,即进入熟读精思。
李煜晖介绍,他们一学期要求学生精读3本书。这三本书满足上述提到的所有条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手在书上记录下产生的疑问,最后进行分类、筛选、聚焦,然后再想办法探究、解决。
手批目视,口咏心惟,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建话语系统。李老师说,学生在阅读中,特别是在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时,那些文字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要和文字建立亲近感,就要自建一个文言文阅读的“场”。因此,北师大二附中特别重视诵读,并强调学生阅读时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现在学生电脑用得多,“手批”强制他们自己书写,“目视”要求他们注意力集中,“口咏”时的吟诵声又传到耳中,刺激着大脑的思考,书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强化,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达到一种深思忘我的境界。
李煜晖说,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两个问题:拖延症和注意力分散,也都可以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矫正过来。
阅读是见缝插针的事情
在孩子的阅读问题上,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有一个困惑:即如何平衡好课内课外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时间紧张与阅读需求量大的关系。
不少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阅读是一定需要整块时间来做的事情。一些学校也通过开设阅读课、搞读书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腾挪出整块时间。
李煜晖认为,这种观念亟须改变。阅读本应是一件从容、持久的事情,不要以做大事、搞运动的态度看待阅读。在李老师看来,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怎么“挤”时间,才是关键。
李老师认为,时间一分一秒就在我们身边,你怎么用是需要自制力的。古人读书讲究“三上”,枕上、厕上、马上,于我们今天依然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晚上睡前读一会儿,早上醒来读一会儿,等公车时读一会,上学路上读一会儿,积少自然成多。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