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经验 >

北师大二附中文科牛人培养攻略(2)

2014-01-21 10:06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阅读品质是一切阅读活动的核心 要培养有研究色彩的探究式阅读

  孩子的阅读都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但最终走向不同。李煜晖以此将孩子的阅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从兴趣出发,停留在消遣。

  不少学生读书完全是被刺激好看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了很强烈的快感,他自己的感情也会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跌宕起伏,结果是什么也没记住,什么也没思考,只留下一些零星的、趣味性强、噱头十足的碎片式“知识”,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看书最终只是停留在消闲享受上,大多数人读书,都止步于此。虽然开卷有益,但是对于以培养青少年为目标的读书来说,明显是不够的。

  第二种,从兴趣出发,落到应试。

  一些孩子读书有非常鲜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应试水平。这类孩子从实用主义出发,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看到什么,都习惯性地跟考试联系起来,读书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李煜晖老师承认,这样的方式对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确有帮助,而且往往立竿见影。因此,很多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时,也非常关注这一点。大量教辅类的配套读物的出现,就是迎合了学生和家长这种功利需求。这种阅读习惯的弊端在于,并没有让孩子沉浸在知识文化本身的乐趣中,很多好书从应试的角度一解构,也就韵味全无了。这种情况很难持之以恒地夯实孩子的文化底蕴,“高考结束了,这些书会在孩子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记?将来没有应试压力了,还会有这样强烈的阅读动力吗?”李老师反问。

  第三种,从兴趣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合阅读材料进行探究钻研,最终形成成果。这也是李煜晖等北师大二附中的老师在阅读方面着力培养孩子的方向。这样的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这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与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关系密切。很多学生开始不敢提问题,但是经过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他们渐渐体会到读书时发现问题是最大的快乐。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一节课提出几十个问题是常有的事。利用学生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和阅读活动,已经是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的常态。学生有了问题,他就会去琢磨、去探究,查阅文献,或者与别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在向自己的关注点和学科核心概念聚焦。这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是一种强化。这样的学生,久而久之,思维的深刻性就会得到加强。在学习中,他会把课文当做研究对象,沉浸其中,整合分析,形成观点,在观点的统领下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形成学习的成果,获得成就感。以此循环往复,就将阅读变成自由自主自力更生的过程。李老师班级的30名学生,平均每学期主动完成议论文、研究报告、小说、戏剧等作品50多万字,应试时写作文不感吃力。这样,不知不觉中就超越了高考。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