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最新试题 >

最新名校模拟试题集[天涯海阁]

2012-08-24 14:23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2005—2006年度大沥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夏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部落联盟内部的争权   B. 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 专制代替民主的倒退 D. 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2.我国历史上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
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 C.国家统一 D.赋税改革
3.能够正确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分封制崩溃,出现了郡县制 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4.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
5.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度 D.颁布“推恩令”
6.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牛耕的运用 B.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兴修
C.耧车的发明 D.在干旱地区使用代田法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有新的进步。例如
A.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B.马钧改进了灌溉工具翻车
C.发明了便于水田耕作的曲辕犁 D.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
8.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铁器的使用 C. 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
9.贾谊(前200年一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
C.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
10.《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指
A.地中海 B.红海 C.波斯湾 D.巴尔喀什湖
11.汉代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支半岛南端  B.波斯湾 C.印度半岛南端 D.非洲东海岸
1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 司马光
13.《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4.李白《古风》第三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九泉下,金棺葬寒灰。”这首诗
A.全诗都批评秦王不施仁义 B.全诗都总结了秦亡的教训
C.前半部歌颂秦王一统天下,后半部批评他
D.前半部谴责秦王使用暴力,后半部指责他
15.一位古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出塞是因为
A. 昭君出塞不畏艰难 B.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C. 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16.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所体现出的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影响巨大 B.世界领先 C.高度繁荣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
17.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越 B.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C.经济重心南移 D.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18.下列对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长远角度看,“坊”和“市” 的划分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B.“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C.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D.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历史上的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
19.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确保财政收入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20.唐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这种局面是在
A.贞观之时 B.武则天之时 C.开元盛世之时 D.唐朝中后期
21.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
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
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 D.可到达波斯湾
22.骨力裴罗、大柞荣、皮罗阁的相同之处有①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②接受唐朝中央的领导 ③建立起本民族的政权 ④曾与唐朝皇帝会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4.唐太宗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诏敕出自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皇帝

25.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突出成就实质上反映了
A.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B. 古人对天象的好奇
C. 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 D. 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者则治,自愚且*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各材料所提出主张的核心。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夜阖,盖东南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年-396年),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年-465年)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渔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隋唐手工业分布图和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图















图一:隋唐手工业分布 图二: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⑵根据材料二图一,指出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反映了隋唐经济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⑶根据材料二图二,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业进步的典型表现?直接原因是什么?
⑷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呈现了怎样的发展地位。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亲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唐会要•尚书户部》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旧唐书》
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该税制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税制比材料一反映的税制有哪些进步?造成这种变革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以上两种税制共同的积极影响。

2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有过许多探索与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战国和两汉时期的思想家在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不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分别叙述和评论这两种观点。
(2)在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的问题上,战国思想家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中国古代战国至隋唐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在控制利用自然方面的利与弊。
(3)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探索与实践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30、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经济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1. 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封建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调整变化?这些调整变化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思想?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 B 6、A 7、B 8、 A 9、A 10、C 11、 B 12、A 13、C14、 C 15、C 16、D 17、B 18、D 19、C 20、D 21、D22、A 23、A 24.A25、A
二、非选择题:
2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2分)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1分);材料二主张尚贤(1分) 材料三主张无为(1分);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1分)。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2分)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国提出了不同主张。(2分)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2分)因为它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2分)
27、⑴状况:人口增加较多,大量土地开垦出来,物资交换发展。(2分)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战争较少;统治者的政策比较开明。(2分)
影响: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分)
⑵特点:呈现出南北大致平衡分布的局面;呈现出沿运河沿岸分布的特点。(2分)
趋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运河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出重大的作用。(2分)
⑶表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⑷江南经济的中心地位逐渐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28. (1)征税标准以人丁为准,以实物征收为主,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的特权。
(2)按资产和田亩的多少征税,比较人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加剧,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使租庸调制赖以推行的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不得不改变税制。
(3)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29.①战国时期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东汉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物质,反对天人感应。(2分)
本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2分)
荀子和王充的主张上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是对自然界正确的认识。董仲舒的理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宣扬封建迷信。(2分)
②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分)如都江堰的修建,变水害为水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的联系,这都造福人类。(2分)但是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过度开垦,使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不利影响。(2分)
(3)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30、(1)孔子。(1分)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2分)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分)
(2)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田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戒奢从简。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进贡珍奇宝货。(2分)
民族关系方面: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初年,唐大败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早在640年攻破高昌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加强唐吐关系。 (2分)

31.答案要点:
(1)政治制度:①秦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西汉则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②秦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奖励军功之人,汉代主要是察举中的举孝廉。③秦对少数民族的进攻单纯用武力打击,西汉则是恩威并用、”和亲”政策、册封制、招抚政策与武力打击并用。自西汉武帝还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8分)
(2)治国思想: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尊崇儒学,尊儒尚法。(2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