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中考动态 >

关注后中考时期:高中情结vs职校偏见(二)

2012-08-23 09:4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大量技能型人才来自职业教育

“与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相比,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加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而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吴晓川副院长表示,再加上技术工人的待遇也水涨船高,甚至超越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薪资,尤其是高级技术型人才。比如,载人航天工程中,真正把飞船制造出来的,就是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现在的飞船都是单件生产,对技术加工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这种技能型人才不是一两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又如,大型船舶工程中,船体需要用一块块金属钢板焊接起来,对于质量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对焊接工的技术提出了高标准,只有高级工甚至技师水平的人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焊工,月薪也能达到七八千元。

而且,孩子走上职业教育道路,并不代表就是单纯进行操作性工作。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样有机会进行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人有三种,一是进行科学发现和发明工作的如爱迪生,第二种是进行技术创新工作的,第三种则是把技术创新的成果产业化,加工成产品,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我们当然提倡科学发现和发明,但同时也鼓励很多孩子可以成为后两种创新人才。”

因此,家长不妨开拓下思路,不一定都要把孩子往顶尖人才的途径输送,如果孩子具备技能型人才的素养,培养好了,将来同样可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高职教育衔接日益完善

以前,家长、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一是因为放不下把孩子往顶尖人才队伍中输送的想法,另一个是因为中、高职教育之间没有顺畅的升学通道,孩子的继续发展得不到保障。然而,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尤其在北京,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一些实验、实训设备,与北京的发展是同步匹配的。很多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直接达到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的水平。经过三五年的实践锻炼后,就可以成长为优秀的基层管理工作者。

“更重要的是,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越来越好。每年大约有15%至20%的毕业生可以由中职升入高职,高职毕业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升入本科高职。所以,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也是可以不断深造的。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种通道只会变得更宽,学生升入本科高职的概率也将变得更大。”吴晓川副院长提出,中、高职教育衔接状况的改善,可以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始终,使参加职业教育的孩子也能不断成长。从中职到高职,拓展专业技能,适当扩充理论知识,进入本科高职后,再继续深化。

“不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仍然和普通高中不同。如,高职毕业生可以做五星级饭店的领班,甚至成长为总经理助理,但是不会成为总经理,总经理必须拥有本科生或硕士生的知识结构。”即使中、高职教育完成了很好的衔接,但也并不能因此改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主动选择

许多人对于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从事技术性工作低人一等,但事实绝非如此。受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从事的都是高端技术性工作。如,从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后,是直接进入4S店进行高端汽车维修的,其技术含量相当高,不亚于修飞机。而且,这项工作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能达到技师水准,因此对应的工资收入也很高。

“每年,北京市新增劳动力为30至4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只占到10万人,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所占比例达到50%,剩下的都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而目前市场的情况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达到98%,在具体岗位上非常受欢迎。而且,现在培养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在高端岗位上就业。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教育的体系也会越来越清晰。“中考失败去中职,高考失败去高职”的观念早应被抛弃。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初中毕业生就会面临平等的两个方向选择,一是向工程型、学术性创新方面发展,二是走职业教育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方式的差异不是用分数的高低进行区分的。

未来,对于中考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在初中毕业前就思考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入高中未来升入大学,还是进入职业学校未来成为技能型人才。这两条道路是平行的关系,不存在好坏、高低之分,全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当然,这种理想的状态自然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慢慢推进。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