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混合式学习过程,除了线上学习,学生们在课下参与更多。如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课堂上学生报告所学内容,并相互的提问、讨论,我在适当地方做一些指引,答疑解惑。很多学生体验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后,感觉收获很大。现选取一个学生的感想:
半导体讨论课主要围绕PN结这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展开,共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和两次大范围讨论。
陆教授课前给出的12个问题,对我们学习PN结知识有着很强的指导性,通过对这12个问题的解答和阐释,我们非常系统和清楚地了解了PN结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我觉得讨论课有以下的优点:
① 帮助我们多次巩固课程内容。小组讨论前的自学、小组讨论时的交流、大组讨论时的讲解,我们至少将同一个内容学习了三遍。当然,每一次都是对知识的新的巩固和加深了解。
② 同学互相帮助,提出问题。听课和讲课给我们的感觉非常不同。小组讨论时,许多平时会被忽略的问题被提出,得到讨论。当我们没得到一个一致结论时,会将问题记下,留待询问老师。讨论课使我们学到的知识深度比单单听讲要深很多。
③ 锻炼了表达(presentation)的能力。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对问题明明很了解和清楚,但无法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明确的说明和表述。通过小组以及大组讨论,我们小组每位同学至少讲了5个问题,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④ 讨论课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召集人的领导能力,等等。
这门课程的改革实践,采用混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线视频,再到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教师答疑解惑。结果表明:师生切实感受到混合式教学确实比单纯式讲授效果好。师生们都确认一点,这种模式下教与学效果好,自身的投入并不少,参与的兴趣大大提升了。
四、大学共享课程建设与展望
以混合式教学和共享课程建设,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大学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转变观念、协同努力。
(1)学校层面: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激励教师重视教书育人。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花费的精力远大于传统的授课,不仅要精心构建视频制作的内容,还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的讨论。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激励教师们在创新教学上的投入,学校应从绩效津贴、岗位考核等政策层面上加以保障,以营造重视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2)教师层面:要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以“学”为主。
教师的观念要从以往的单纯教学,转向教书育人。要从以往的重复性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与学生互动交流,启发、关心、引导学生思考上。
(3)学生层面:要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获得知识和考取好成绩,更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对未来发展的储备。学生只有自觉自愿地学习,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总之,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携手努力,大学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大学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和使命!
(陆 昉: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
(本文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