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大学生校外遇险的案件在各地接连发生,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为什么这么“脆弱”?校外安全的话题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对校内不同年级、专业的7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高校保卫部门专家也从现状、起因、类型、应对、途径等方面梳理校外安全常识。根据调查,3成对象曾陷入不安全境地,仅1成5学生坐车时会留意车牌号码。
华工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38%的同学有过偶尔在校外陷入不安全境地的经历,有1.56%的同学多次遇到不安全状况。这个数字让学生觉得“不乐观”。与高比例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校外安全意识。据调查,54.29%的同学的安全意识属于“一般”或“差”。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黄建榕教授认为,大学生发生校外安全事故,和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首先,大学生精力充沛,业余时间较为充裕,对校门外的世界也充满着好奇,一有机会,好奇的心理就会转化为活跃的行动。比如外出旅游,在中学阶段往往采取班级集体出游的形式,但是到了大学,则更多采用个人自助游的方式。就算是选择和同学结伴出行,大学生也更喜欢进行户外探险,而非循规蹈矩地游览常规线路。
其次,大学生一般希望自己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交际圈。校园里相对纯净的人际关系,也使得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对他人缺乏警惕心和防备心理,容易轻信他人。这种心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再次,大学生社会经验并不充足,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也较差,不仅很难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发现危险后也缺少应对能力。
一系列大学生校外遇害事件,也暴露出公共交通和治安领域存在的隐患,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校外安全事件的诱因之一。根据调查,71.88%坐黑车的同学选择黑车的原因是“打不到正规出租车或等不到公交车”。
如何防范校外危险
华工保卫部人士说,很多同学喜欢走路戴上耳机,“这样最危险,车到身边听不到,别人提醒你也听不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要养成习惯,每到一个场合要知道它的安全通道”;“外出要尽量结伴而行,并告知同学、老师自己的去向,零钱分散放并且携带手机” 。
大学城华工警务室社区民警周泓针对大学城地广人稀的特点提出建议:“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应少去偏僻地方,夜晚应在灯光比较明亮的路上行走,保持通讯设备畅通,方便联系他人。女生应注意衣着的暴露程度,避免成为色狼的目标。”另外他认为,校外租房没有签订有效合同,或者出租房卫生条件差、有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都应避免。
遇上危险怎么办?华工保卫部陈先生说,有点小摩擦要忍,因为自己没有消除侵害的能力,之后要及时打电话报警。黄建榕也建议,在遇到危险时,条件不许可就不要去斗勇,更多的是去斗智。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