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时代变革中的大学师生关系:谁先迈出交往第一步?(2)

2014-07-15 22:0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高校师生交往现状◇

  1.目前师生交往现状存在反差,教师满意度比学生满意度高。

  高校教师对于目前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2%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可以看出,目前师生关系交往现状存在反差,教师单方面满意度比学生单方面满意度高。

  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传统师生关系不再适应社会的变化。

  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比学生更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们在潜意识中已经习惯于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主体,认为大学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性作用。另外,随着大学教师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增大,受社会经济思潮影响,更热衷于其他方面的投入,对于教学的投入也不足,因而对师生关系等持较低的关注度,也就容易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包括从封建时代的科举教育到如今仍然盛行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我国师生关系中突出的是“教学关系”,强调“师尊”,那么相对而言学生就处于一个卑微和从属的地位,与西方的平等的“人际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把“严”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还是为师之道的庄严,都在无形中把教师和学生划分成了两个不平等的阶层。不平等的阶层必然会出现交往障碍,教师处于高位,必然形成一种被动的交流心态。然而,这种心态也影响了学生与其主动交流。反观现今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的对话性交流已经极少了,虽然教育活动仍然通过语言为中介,但多数情况下变成了单向的宣讲和说教,其师生交往的互动性远不及先贤所进行的对话式教育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对话式交往值得汲取并发扬,但其中的师生等级观念和极度的尊师观念则值得我们反思。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全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了大众的交流方式变革,而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西方文化中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极大地冲击着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

  2.大学生希望与教师的关系是富有帮助性的(35.6%)、易接近性的(29.2%);大学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倾向于:亦师亦友,在情感和生活上都关爱学生(79.3%);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提高(67.2%);互惠互利,在科研项目和人际交往中彼此收益(52.5%)。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