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7月16日电(记者徐乐静实习生胡佳棋)7月初,本网报道了浙江某理工类大学每年的新生报到资料袋中都夹带移动SIM卡一事,根据这一线索,记者对浙江省内杭州、金华、湖州等多地高校过去几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会在录取通知书或新生报到资料袋中放置移动SIM卡。
据记者了解,工信部2011年发布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禁止“签订排他性协议”、禁止“夹寄SIM卡和宣传资料”等现象存在。为何浙江多数高校仍存在上述现象?记者就此开展调查并咨询了通信业内相关专家,希望能揭开其中利益关系,并了解今年的整体情况。
现象:移动SIM卡“藏身”新生资料袋
每年的开学季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都是抢占新生市场的有利时机,运营商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第一时间将自家的SIM卡送达新生手中。
过去几年,浙江省内众多高校新生是如何获得SIM卡的?是自行到营业厅办理,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中新网记者近日对杭州、金华、湖州等多地的情况展开调查。
今年大三的苏武(化名)同学告诉记者,当年他考上浙江大学时,录取通知书中除了学校的资料外,还有移动电话卡和银行卡。
“去年浙大新生报名时,两家运营商因为新生报到袋中夹着移动SIM卡而起了冲突,当时还由通信管理局出面进行调解。”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浙江树人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大学等一些学校的大一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获得SIM卡,且均为移动SIM卡。2013年,浙江树人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的移动SIM卡卡封上宣传:“树大95%学生都在使用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套餐”。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