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三十六记

2013-11-29 10:29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借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它所借字的音、形与所记录的词义毫无关系。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字的本义、常用义及引申义都不能使文意贯通时,那么某字就是通假字。

  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生义,应撇开字形,按照其读音并联系上下文语境去寻找本字。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其中“畔”用本义“田界”、常用义“边侧”都讲不通,可以判断它就是通假字,根据语音结合语境可寻得本字“叛”。

  下面的练习记录了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通假现象三十六例,你能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吗?试一试!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8.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9.满坐寂然,无感哗者。《口技》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1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15.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核舟记》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