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课程质量面临检验
即使面临诸多争议,中国大学加入“慕课”的风潮仍然势不可挡。今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宣布与edX签约,拓展在线教育模式,随后,北京大学又加入Coursera平台。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宣布与Coursera签约。继9月23日上线的4门课程后,9月30日,北京大学的另外3门课程也会在Coursera平台上线;10月17日、18日,清华大学的两门课程将在edX平台正式开课。
“现在正是中国大学应该建立起危机感的时候。”在宣布加入edX后不久,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便在6月举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上表示,对在线教育挑战和机遇的认识,从全球来看,国内不如国际敏锐;从社会上看,企业要比大学醒悟得早,大学要比政府动作快;在大学内部,学生和年轻教师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更好的适应性。他建议,面对在线教育的浪潮,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国家战略,建设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
事实上,在我国,对在线教育的探索早已有之,如政府主导的电视大学、高校主导的网络学院、教育部开发的高校“精品课程”等,社会认可度却一直不高。
推荐内容>>内地首批全球网络开放课程将上线 北大公布七门课
推荐专题>>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
2011年起,“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网易等平台推出。教育部宣布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将逐步开放1000门视频公开课、5000门资源共享课。今年6月,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又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其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就表示,网络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所有地区和人群,课程不受时空和身份的限制,从而有利于提高成才率,促进教育公平。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有发展在线教育的决心,中国大学的视频公开课一直遭受“不叫座”的质疑,点击率大大落后于国外高校的在线课程。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中国高校的视频公开课仍然沿袭2003年起启动的“精品课程”模式,仅仅是教师的课堂实录。
而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黄荣怀看来,国外高校的视频课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发布静态的数字化学习资料,到表演性强、制作精良的短小视频,再到现在的大型开放课程——对学习的整个过程提供支持和评价。今天的“慕课”已经实现了人与人的交互,而不是简单地将视频传到学生的电脑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将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办的中央电视大学称作在线教育“0.0版”,2000年开始的网上公开课称作“1.0版”,近几年兴起的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则是“2.0版”。
如今,第一批中国的大学、教师和课程即将在“2.0版”中接受检验。“我们是第一批被洪水冲垮的人,当然,我们既有可能冲在最前面,也有可能被卷进去。”陈江表示。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