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势与定力
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蕴藏着无穷的创新潜力。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国家,在推进“四化一体”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有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有发达国家从来没有遇到也不可能遇到的重大、前沿问题。率先解决中国遇到的复杂问题,必然会对解决世界发展的共性问题具有引领性,这是中国大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缺少引领的自信,缺少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定力,实践中还容易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创建世界一流简单对立起来,认为服务国家战略只是“权宜之计”,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正业”。
美国哈佛大学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告诉我:过去几十年生命医学科学发展非常快,而临床医学几乎没有太大发展。他认为论文导向的评价体系阻碍了临床技术应用的发展。他还进一步反思:大学的自由探索与集成创新如何平衡?他说,美国一个个教授、副教授都是独立体,太强调个体化,不适应大科学时代的团队创新。他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团队模式值得学习。这同样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科研组织模式上,我们不能一味的学习欧美个体自由探索模式,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注重为教授自由探索创造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又要强调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好大团队的作用,要努力探索出自己的道路。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在项目申请中对负责人的资格条件作了调整,过去要提供10篇论文或著作(Publications);现在调整为提供10项成果(Products),既可以是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是数据集、软件、专利、版权等等,同时还看重这些成果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但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也在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满足于跟踪模仿,而是更要有创造力、定力和自信,更好地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凝练出中国的经验。
2 体制与机制
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技术转移的体制机制。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简称AUTM)对300多所大学会员进行调研统计,2010年度AUTM大学共获专利授权4469件,专利转让许可4284件,专利许可收入达24亿美元。相比之下,2010年AUTM大学专利授权数只有我国大学专利授权数的1/8;但是其转让许可数却是中国大学的2.4倍,专利许可收入更是我们的45倍。即使这样,美国仍在反思,准备拿出10多亿美元,在大学周边建立一批制造转化工程,填补大学和企业间的沟壑。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我国大学的知识产权法规和专利政策,不能为了追求数量,为了专利而申请专利,不能用宝贵的资源去维护那些没有转让价值的专利,人为制造创新的泡沫。而是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去保护那些有转化价值的专利,并且要努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从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看,在单学科体制模式下,重大原创性的工作似乎愈来愈难以产生,以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研究是大趋势。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大学一直在致力于原有单学科科研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变化就是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知识分类,鼓励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合作。
目前,我国对交叉学科研究的支持有了长足进步,“973”计划设有综合交叉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遴选出13个综合交叉的优先领域。但在国家顶层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