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脱节”,让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科技与教育之间的脱节。中国有210万名工程师,大学生中有37.6%的学生学工科,“现役”和“后备”工程师的数量目前都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最新发布的“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指标中,仅排名第46位。由于人才链与科研链、产业链的脱节现象严重,学生在高层次科研和高水平企业中开阔眼界和实战锻炼的机会不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脱节。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80%,而我国仅为31.6%。2010年起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排在世界第1位,但我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也就是被引用次数居于前1%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数量仅居世界第6位。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但科技成果闲置和科技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整体转化率低于20%,产业化不到5%。
三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脱节。长期以来,我国基于学科的知识体系,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大学实行专业细化,造成一些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基于学科的研究体系,以国家学科目录作为大学学术机构设置的依据,形成院、系的基本形态,学科的作用被固化和行政化。基于学科的科教体制,使很多交叉学科的人才、项目、创新团队等评选找不到归属。在过于单一、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作用下,学科间形成了壁垒,不利于学科交叉,使大学多学科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面向现代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受到限制,创新的根基不够坚实,后劲明显不足。同时,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脱节,不利于学科链与产业链的高效、完整对接。
要在解决“三个脱节”上实现突破,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教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充分释放大学的创新活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