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河北武安:规范化建设让教学点孩子"学有优教"(2)

2014-09-22 16:3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结对帮扶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

  城区优质校对点帮扶,是武安市开展农村教学点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建设的主要抓手。

  “2013年年初,市教育局挑选城区南关小学、实验小学等30所较大规模学校作为第一批帮扶校,并协调帮扶资金450万元,对点帮扶西部山区管陶乡、活水乡等8个乡镇120个教学点。今年,又选派34所较大规模学校,对第二批14个乡镇61所薄弱校和百余个教学点进行帮扶,一举实现了对全市农村教学点帮扶的全覆盖。”武安市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王海平介绍说。

  定期到教学点实施帮扶,如今已经成为武安城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贺进镇沙名中心校下辖道沟、高庄和沙洺等5个教学点,由城区校塔东小学和十中对点帮扶建设。“市教育局制定了‘教学等帮扶逐月推进表’,每个月都会有城区结对校的校长、教师来我们这里进行帮扶。”贺进镇沙名中心校校长贺建霞说。

  活水乡常杨庄教学点由市成教中心和东关小学对点帮扶,不到一年,该教学点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校园环境变美了,配齐了电脑、电视等教学设备,还在东关小学帮助下确定了以“家”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现在学校的环境、条件不比城区学校差,原先送出去的孩子纷纷回流。”常杨庄教学点负责人刘国亮高兴地说。

  教学点建设,资金是保障。这方面,武安舍得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3年,武安市用于山区教学点建设的资金总额近2000万元,今年该市又计划投资1亿元,对146个农村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的改造升级。

  如今,走进武安山区,放眼望去,小小山村里最美的建筑都是改建或新建的教学点校舍。

  循环留转、提高待遇,加强教学点教师队伍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是根本。为此,武安市探索实施了“区域教师大流转、小流转”机制,让农村教学点教师进得去、留得住、受尊重、有发展。

  所谓“大流转”就是在全市层面上,从城区选派优秀教师到教学点支教,教学点教师到对应城区学校跟班学习。武安市规定,城区50岁以下教师,6年内全部流转一次。2009年,针对传统支教教师零星分散、“撒芝麻”的问题,武安还创新实施了组团式支教,变“分散支教”为“集中帮扶”,学校对学校,每年200多人,学校三年一期,教师一年一轮,双向管理,互相监督,责任捆绑。

  所谓“小流转”,就是在乡镇层面上,实行中心校与教学点教师流转,3年一轮。为保证开全课程,建立了全市小学科教师走教制度,组建小学科教师支教团,帮助教学点开齐音、体、美等课程。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武安市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科师比”相结合,对教学点编制适当放宽政策。2013年,该市招聘200名新教师,其中专门为教学点集中的7个山区乡镇设置58名定岗教师,同时在评优、评模、职称评审等方面划定比例,优先解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