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匮乏是突出问题
“教育部在2013年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给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1—3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硬笔书法,做到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对于4—6年级的学生则陆续接触毛笔,按照书法规范进行楷书书写;到了初中阶段,则让学生开始临摹名家名作,这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写好字的阶段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挖掘他们的书法潜能;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李逸峰说。
要开设书法课需要专业的书法教师,而书法教师匮乏是目前各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书法课兼有艺术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需要具有专业功底的人员进行授课,但就目前的学校书法师资来看,一是没有相对合格的书法教师,二是纵使有书法教师,如果没有针对书法教师的编制,也不能提高书法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对书法教育不重视。如果采取外聘专家的方法,一是费用昂贵学校负担重,二是专家不能专职,教学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对此,李逸峰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书法课的师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书法教师的编制,给书法教师一个“名分”,在各种教育考核中,按照在编教师对待,而不应该边缘化,只有配备专门的书法教师才能让高等教育中的书法教育良性发展。
马国俊也建议:“在师范类高校,加强中文专业学生书法课教学,使他们成为‘能教书法课的语文老师’,而不是‘只能教语文的老师’。在中小学,尤其应该重视教师层面的教育,提高各科老师的书写水平,以书法课为统领,语文课为主导,其他科目来推进,形成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从而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
此外,马国俊还表示,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把书法仅仅当作艺术来对待的观念,不能忽视了它的人文关怀功能。在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定和书法课程标准的确定方面,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做好调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后再实施,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光明日报记者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媛媛)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