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你的孩子是不是学奥数的“那块料”(2)

2013-08-14 00:5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读奥数的奇才们

  基本上,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语言。数学奥林匹克同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期望发现更多数学天才,为人类带来更多科学贡献。但天才往往只是少数人,且不是常人,因此美国人将奥数教育归为“特殊教育”。

  被誉为数学家莫扎特的陶哲轩,今年刚满38岁。他11岁、12岁、13岁时连续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先后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也是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奖人。后来,他17岁大学毕业,20岁博士毕业,24岁当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教授,31岁时获得数学界顶尖奖项——菲尔兹奖。另一位数学鬼才佩雷尔曼,1982年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20年后他在网络上发表3篇论文,成功破解了著名的“庞加莱猜想”,40岁时他拒领菲尔兹奖。

  当然,中国奥数人才也逐渐在国际学术界取得重要突破。两个“80后”——张伟和恽之玮,都因数学奥林匹克被保送至北大数学系,如今而立之年的他俩均已荣获拉马努金奖,成为国际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链接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名人堂”

  许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参赛者,在他们之后的数学研究事业中,都获得了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奖项;同时,许多成功的数学研究者,在年轻时也都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就声誉而言,1936年设立的菲尔兹奖常被视为数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奖励。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多只有4座菲尔兹奖颁发给青年数学家们,他们的年龄不得超过 40岁。至今,还没有中国国籍的数学家获此殊荣。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1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奖牌获得者,之后也获得了菲尔兹奖。其中较早的一位,是1962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俄罗斯学生格里戈里·马古力斯,他在获得奥赛银牌后的第16年,就获得了菲尔兹奖。此后,每隔几年就有一名奥赛奖牌获得者问鼎菲尔兹奖,他们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越南。越南学生吴宝珠在1988、1989年连夺两届奥赛金牌,最终于2010年摘取菲尔兹奖。

  其他国际数学大奖榜单上,也少不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选手,但他们也都是外国人。曾被视作数学家诺贝尔奖的 “沃尔夫数学奖”,有2人上榜,其中包括那位已获菲尔兹奖的马古力斯;颁发给傅里叶分析方面杰出青年数学家的“塞勒姆奖”,有多达13名奥赛拿牌选手榜上留名;还有奖励数学重大突破的克雷研究奖,共5人上榜,包括越南选手吴宝珠。(记者 徐瑞哲)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