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过半大学生将入职蓝领行业
是不是王嘉宾恰好在今年毕业,赶上了最难就业季,他的就业经历才显得如此“苦逼”?很不幸,可以预期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都将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状态。
胡瑞文在沙龙上给出另一组数据: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届时18-22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接近或超过50%。
“这一数据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如果这个大环境不去认识它,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期望值不调整,就业难还将持续存在。”胡瑞文说。在他看来,大众化教育之后,大学生不再是精英,而是普通人了。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带来的挑战是,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岗位将很困难。
胡瑞文的研究报告中亦提及,未来社会的岗位需求也将有所改变。
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总量中,机关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上升,今后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的八成以上将面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部门就业。
以王嘉宾钟情的传媒行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高校开始新闻系的仅有70余所,总招生人数是5920人。但是到了2010年,全国已有500多所学校开设新闻系,招生人数达到75000人。
而中国的新闻媒体岗位有多少?2010年,新闻记者14万人,播音主持7万人,两者总计21万人;2011年记者19万人,播音主持减少到5.6万人,两者总计24.6万人。
10年之间,传媒岗位增加不到4万人,可大学新闻系招生人数却增加了12倍,显然像王嘉宾这样的新闻系毕业生很难进入到正规的新闻单位。
胡瑞文的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蓝领将是大学毕业生新的重要的空间,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个人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供求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必然要求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以及专业结构、学校定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做出调整。
“中职毕业生要做农民工的活儿,这个肯定不如我们的期望值,但这就是现实!”胡瑞文说。
“他们”的就业如何有“位”来?
中国大学正逐步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型,在这种大环境下,像王嘉宾这样毕业于非“985”、“211”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如何有“位”来?
参加沙龙的一位北京普通高校的就业办主任认为,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高校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挖掘就业信息,简化就业手续的办理,让学生顺利就业。
对于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启示中都提到的要有多少年就业工作年限的条件,这位就业办主任认为明显是对应届毕业生有歧视,他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尽早和学校建立一个实习的平台,方便同学们早日走到岗位上锻炼。
此外,他还呼吁社会观念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观念应该尽快改变,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最近一所大兴的医院找到我们希望推荐毕业生,我们推荐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放弃了--他们父母觉得医院离家太远”。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