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例如:离开令人不快情境的转移思路法;走入大自然、改变自己抑郁心情的亲近动物和植物法;为失败寻找 “借口”的理喻反向法;树立自信的自我暗示法;以及宣泄心情的谈心法、记日记法等。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满怀自信,走进大学新生活。
其次,除了适度的娱乐活动,考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学一门技能。比如报驾校,学厨艺,练书法等。这和学文化课完全是两种感觉,除了锻炼动手能力外,还可以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再比如学英语,报一个辅导班是学习,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也是学习,不必拘泥于形式。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考生留心,完全可以既玩得高兴,又兼顾了学习。相信考生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色”减压手段,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最后,“后高考时期”的考生心理调适家长应唱主角。高考结束后,家长态度变化也很重要。如果家长高考后有放松思想,对孩子不再管教,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放松或一片茫然。需要家长能坚持始终地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便能够给孩子以正确引导。“后高考时期”考量的其实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如何助孩子度过“后高考时期”,家长应唱主角。家长首先自己要心态平和,正确面对高考。不能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也不能拿高考成绩的高低评价孩子三年的学习生活,更不能把高考成绩的好坏与孩子的人生价值、意义联系在一起。因为孩子没考好就看不起孩子,就因此觉得他拖累自己让自己没面子,因此批评、讽刺、挖苦、回避孩子。家长要敞开怀抱接纳孩子,不管孩子高考成绩怎样,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关爱他。同时也要开导孩子正确对待高考,缓解高考压力,也可以因此减轻强迫心理;不让他对此产生不合理的期待,降低期待焦虑,陪伴他度过高考后和入大学前的这段时间。
家庭、学校的熏陶和影响,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真正树立了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理念,才会让孩子对高考形成正确的认识,理性地看待高考,给自己的“后高考时期”制定合理的规划,使其成为下一个人生阶段完美的开端。(中安在线)
首页 上一页 1 2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