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2)

2013-04-27 09:5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名师?

  采访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心目中的名师应该是这样的: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不搞“满堂灌”,能把难点讲得浅显易懂,作业留得少而精;对待学生不分良莠,激励每一位学生进步,师德良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另类”典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华中学是一所“差生”云集的民办学校,生均中考成绩却连年排名全市第一。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名校?

  原本在丰镇市教育局担任副局长的任润和与多年从事教研工作的阎清隆,因无法撬动公办教育“千年一灌”教学法,于2004年辞职创办了这所“自己说了算”的学校。第一年,全校招了92名学生,从当地的集宁师范学院聘用了20名应届毕业生为老师。

  尽管老师是清一色的“新手”,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均在60分以下,但学校规定放学后不许学生背书包回家做作业,且校长天天在校门口检查。学校鼓励学生回家读课外书、做家务、玩好、休息好。

  “这些孩子基本是公办学校‘放弃’了的‘差生’,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自信心。”任润和说,为此,学校首先培训老师,要求他们注重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立志;授课不准“填鸭”“表演”,而是让学生“四人一组”自己做题。之后,学习小组代表登上讲台板书练习题,其他小组代表讲评对错……老师针对错处解难。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不仅成了孩子们主动接受知识的磁场,更成了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平台。逐渐地,形成了“强心教育”“养成教育”“逼思教育”等一整套教育方法,以及“难题化简”“变擦错为勾错”“作业与练习同本”等系列教学“小窍门”。

  “你不服气不行,公办学校老师认为‘没救’的孩子,在这里培养3年不仅能考上重点高中,有的还上了清华大学。”丰镇市民李彦丰说。

  丰华中学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今,生均中考成绩连续6年在乌兰察布市68所中学排名第一。特别是这里的学生因普遍“会学习”“素质高”而广受自治区一些重点高中名校欢迎。

  丰华中学声名鹊起,有些公办学校的“名师”希望前来任教,但丰华中学拒绝了。“那种‘灌输式’授课法,不是我们需要的。”任润和说,“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打心底里喜欢学生,有能力让孩子快乐地、自觉地学习。”

  许多学生家长认为,立德树人才是真正的名师,而把学生的负担作为博取名利砝码的教师,不能算作好老师。(记者汤计、贾立君、张丽娜、张玥)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