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中国民办教育观察》后记

2012-08-22 18:37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中国民办教育观察》后记

    关于本书:

    关注民办教育已经整整10年了。曾经关注过的学校有的早已谢幕,有的在惨淡经营,还有的办学者已经离开了教育这个行业。这是我回顾过去10年民办教育发展历程时,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在民办教育即将迎来发展春天的时候,那些失败的英雄值得铭记。他们同样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设者。

出版一本关于民办教育的书,是我久违的情结。这可能是时间惹的祸,10年了,我目睹了太多民办学校的生死起伏,聆听了太多苦心经营的创业故事,也结交了一大批敢想敢干的教育创业家。这种已经融入血液的情感,使我在2012年的某一天开始,萌生了一个念头,试图把那些写于不同年份的关于民办教育的文字重新拾起,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民办教育一直缺乏自己的精神读本,缺乏让社会了解这一群体的读本。这本书就是要表达对民办教育的关注和敬意,传播民办教育阵营里那些弥足珍贵的力量。这本书不只是写给民办教育人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有教育理想的人的。我由衷地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教育人对民办教育多一点了解和理解,少一点误读和偏见。

我想,这样的观察与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建设民办教育的方式。作为一个媒体人,这样的观察和记录我会一直坚持下去,通过《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这个平台,不仅为民办教育这一群体代言,更要为这个群体建言,让他们在探路教育改革的征程中能够走得更远。

    关于感谢:

    感谢,是这个后记的主旨。

    感谢我的母校——郑州科技学院,一所滚动发展的民办大学,也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民办大学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经历丰富了我观察民办教育的视角,也让我在后来的新闻工作中掌握了更多可以用于分析民办教育发展的素材。

    感谢《河南日报》的新闻兄弟尹海涛。书中的不少篇章背后都有我们并肩行走的身影。

遥想当年,初出茅庐时的无私与无畏,以及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让我们一路走过了太多辛苦的民办教育采访历程。这样的精神,对于一位新闻人来说弥足珍贵。

    感谢浙江大学民办教育中心吴华教授。作为最早研究民办教育的专家之一,学人的责任与正直,使他始终致力于做民办教育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样的精神成为我持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动力之一。

    感谢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黄河科技学院胡大白院长。感谢她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推荐语,感谢她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关爱。

    还要感谢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乔鸿钧先生。教育者的责任与良知被这位老人诠释得那么真切。在他的引领下,让我在协会这个行业平台上认识了更真实的民办教育。

    感谢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先生和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先生,是他们的远见卓识才有了全国唯一的一份《民办教育周刊》。我很珍惜这样的“唯一”,我有责任把她经营成民办教育人的精神家园。

    感谢我的同事们对我常常“拖稿”的包容,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在无数次的“拖稿”中完成的。

依然要感谢曾经供职的《教育时报》,我对民办教育的关注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是我在《教育时报》工作时完成的。

    感谢的我的责任编辑杨智先生,没有他的“追杀”,这本书可能还要晚一点才能与读者见面。

感谢我的爱人梁雨,每每出差都是她悉心为我打点好行囊,都是她操持家务,让我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温暖,更加从容。

     褚清源

2012年8月于北京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