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试题形式灵活,设问巧妙,指向明确
试题通过精心设置的设问来实现考查目标。具体表现在:设问注重结合材料,不是直接考查单一知识点,而是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对知识的跨度要求比较高;设问对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方法。例如, 第21题,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信息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面临的问题,考生要在认真阅读题干的基础上,针对材料呈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各个题肢。30题第(2)小题考查国家为推进科技创新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考生应首先仔细研读材料,从中获取国家为推进科技创新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然后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一一分析和解读政府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31题第(2)小题要求根据材料呈现的问题,运用矛盾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39题第(2)小题考生首先需要正确解读材料的内涵,认识到公德建设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然后根据设问要求,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阐释“如何点亮交通文明的‘照明灯’”。
全卷试题的材料简练、要素清晰、表述准确,解答要求指向精准无误,问题与选项(或答案)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度高。选择题的正确选项指向明确,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的迷惑性和干扰性适度,组合选择题采用四选二的组合方式,区分功能良好;非选择题设问的知识指向与能力要求具体明确、科学规范且有所创新,如30题第(1)小题“解读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直接指向《考试说明》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31题第(1)小题“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直接指向“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作答所需知识、能力水平的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切合当前教学实际。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