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历史科目 >

名师指南:高考历史复习建议(2)

2013-09-29 17:3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四项九条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及选拔性考试的特点。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特点,突出了考查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着眼于考查“为什么”、“还有什么”,纯知识考查越来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试题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它既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这些抽象知识是构成学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如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抽象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隐性知识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论从史出,透析理论原理。

  中学历史教材中隐含着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应以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历史理性分析,阐释出隐含其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具体可以两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例如,复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①通过分析其爆发原因,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通过分析法国历史上“共和制”与君主制、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过程说明“人类社会是曲折地前进,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④通过分析历史意义说明历史现象的普遍联系性。2、以观点驾驭史实。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先把本章中所隐含的史学理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逐条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史实对号入座加以论证,这样使学生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掌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