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体育项目避免执行走样
《法制日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考试研究院获悉,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共30.86万人,获得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的考生共有3996名,其中,体育项目加分的考生从2010年的1011人下降到了2014年的179人。下降的原因是,2014年浙江普通高校招生体育加分项目再次瘦身,彻底取消了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等“三模三电”项目比赛。
“三模三电”项目一度饱受争议。2010年,浙江有643位考生凭借“三模三电”比赛获得高考加10分的待遇,其中绍兴第一中学因为这个项目加分的学生最集中,有46人,许多官员子女因此加分。公众对比赛中的猫腻与项目的意义提出了质疑。
针对“三模三电”等个别体育项目上暴露出的问题,浙江从2011年起对高考加分进行大幅“瘦身”,取消“三模三电”体育加分项目、“奥赛”省级获奖者以及科技竞赛集体项目获奖者中除“第一作者”外的加分资格等。
在浙江省体育局训练竞赛处处长汤宝春看来,高考加分政策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促进作用。学生的体质健康,对整个民族发展有重要影响,不能因噎废食,保留体育加分项目有其必要性。
“很多政策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在执行中容易走样,因此要规范管理。”汤宝春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知道这个政策,参与体育训练的人越多越好,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对此,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丽娜表示认同,“不能把加分政策锁在柜子里,要强化社会公众监督,避免把好事做坏”。
张丽娜举例说,体育特长生加分,各地操作存在不平衡性,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认定,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一个班级有好几十个二级运动员的情形,影响了政策公平性导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包迪鸿向记者坦言,实践中,往往是政策实施前三年反馈良好,到了后三年就开始变样,职能部门有必要对政策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广泛吸收民意改进公共政策
浙江省编办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杨兆飞认为,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可以消减政策执行可能带来的徇私舞弊问题。
“应该给哪些人加分,加多少分,要符合大众文化心理。”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吴华说,任何改革创新都要依法而行,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首先面临的是合法性的检验,是否有上位法的法源。
吴华建议,要让政策的合理性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政府就要依托学校,赋予其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此外通过公共政策的辩论,更广泛吸收民意,使政策更符合公众对教育公平性的需求。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