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理由
高考改革的新闻继续发酵,引发社会极大关注。根据教育部最新披露的消息,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最令社会关注的一项变化是: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英语还是不是高考科目?英语科目的地位会不会动摇?围绕着这一变化,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教育部并没有公布完整的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但可以明确的是,英语仍是高校招生选拔的重要学科。
焦点一:不再统考,英语还是不是高考科目?
教育部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有一些人还将其解读为“高考不再考英语,英语考试成绩也不纳入升学条件中了”。
对此,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教育界人士均表示,教育部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虽然暂未公开,但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看,将英语完全从高考中剔除几无可能。
“改革是为了改变目前英语应试化的模式,而不是说英语这门学科落伍了。”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相信无论如何改革,短期内英语成绩仍将以某种方式计入高考成绩,而将来“社会化英语考试”制度推广后,成绩仍是高校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标准。
省内一教育专家表示,社会上对英语高考制度的不满,主要是针对全民学英语、考试过度纠结于语法、教与学的全是哑巴英语,“但错不在英语,而是教学模式与考试方法。”该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相较以往更高,“我们不能从这一个极端走上另外一个极端。高考英语改革本身是一件好事,有助于英语重新回归语言交流工具的本质,但也不能将英语地位过分拉低,一棒子把英语‘打死’绝非理性做法。”
焦点二:推社会化考试,英语率先“教考分离”?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助理、英语高级教师王焕蒲认为,长远的观点来看,英语社会化考试有积极的意义,促使英语老师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机制。
王老师认为,英语社会化考试,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避免应试教学的干扰,全力投入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教得更科学,更生动活泼。
王老师认为,“社会化考试”应该避免形式主义。如果仅仅是换拨人来组织考试,多一些考试机会,那只是高考英语的翻版,不仅不会改变中学英语应试教学色彩浓厚的现状,甚至给课程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福州一所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认为,如果实施“社会化考试”,英语科目可能会率先走向“教考分离”,在目前未出台整体评价机制和考试机制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英语学科,特别是薄弱地区学校的英语学科,在实行“社会化考试”后被弱化现象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弱势群体的子女也许面临增加学英语、考英语的困难。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