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近日,衡水二中2013年高考“百日誓师”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视频中,衡水二中的学生身着校服齐列操场,高举右手,口号齐整:“决战百天,我必成功,我必成功!”这样一段视频引发了众多业内专家对于应试教育的反思。
高文对此进行了一分为二的阐释。他认为,一方面,这种引导方法“是有问题的”。一个学生是否成才,跟高考成绩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导向,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人的潜能需要激发和调动,如果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学业方面,这里面还是暗含一定“正能量”的。
刘吉臻则指出了长期以来“成绩”和“成才”之间的尴尬矛盾。一方面,成绩高低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跟成才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取消以成绩为导向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则又是无法想象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苦不堪言,却又必须存在。”刘吉臻无奈地说,“即便是大学生,有时也面临课业太重的问题,必修课选修课不分,没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
“有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使得我们的学校、家庭都比较关注升学率,简单关注书本知识、学习成绩,导致了我们对其他领域的忽视和缺失。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就是由于我们太偏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合理的知识结构、道德素质、健康心智、综合能力素养,四方面缺一不可。”从事多年青少年研究工作的倪邦文委员表示。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德育。道德是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具备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这既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的,也是我们社会关系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有了‘德’还要注重‘法’。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那么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所以,在教育青少年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法制教育,使之积极适应社会运行规则,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希望青年人有志向,排除其他干扰,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情。借此次两会的东风,高飞一把!”高文委员表达了他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望。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