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志愿属于平行志愿的依此类推。
18.基地班和实(试)验班。基地班主要是基础学科班,是目前高校开设较多的一种班,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些班主要是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而其所依附的“母体”都是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的重点综合大学、师范大学。
实验班和基地班一样,也是借助大学在某方面的实力而开设的特殊班,开设这些实验班的大学也大多为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点的重点综合大学。
19.“协作计划”。协作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措施。既教育部从全国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拿出一定比 例,安排给部分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省份,由其所属高校承担,面向部分升学压力较大、 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中西部省份招生。
2008年的“协作计划”安排3.5万人,全部为本科计划。根据各地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普通高考录取 率等情况,由高教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辽宁、上海等11个省份承担,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 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等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
二、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
填报高考志愿是高校招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生和家长非常重视,招生部门、高等学校也很重视。考生填报高校志愿的过程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表述过程。考生填报的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院校调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填报志愿又是十分具体细致的事项,填报志愿是否正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录取结果。因此,请每位考生积极、认真、慎重把握好机会,切不可草率从事。
(1)实事求是原则。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统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志愿不要偏高,偏高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自己愿望;但也不要偏低,偏低影响将来发展与成才。2007年某区文史类考生,高考成绩563分,因考虑自身分数较高,本科一批只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因分数原因未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该生在本科一批征询志愿期间没有填报志愿,最后只能与本科一批院校失之交臂。
(2)留有余地原则。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应注意拉开档次。同时,做到有进有退,退是为了进,在专业上退是为了院校上的进,在院校上的退是为了专业上的进,要充分留有余地,以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3)突出重点原则。例如今年某市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分为7个批次、10个阶段进行,一个完整的志愿方案可能要涉及20余所院校和几十个专业,要想每个志愿都能够发挥作用,提高志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厚厚的招生章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资料,设计与自己志向相一致又与自己平时成绩位置及估算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志愿方案。
(4)志向决定志愿原则。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等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爱好。分析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等,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报志愿是一个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考生今后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志愿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今后事业发展上更容易成功。
三. 填报志愿的步骤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通常可分为九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了解政策和信息。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也就是志愿信息的收集过程。一个较好的志愿方案,一般须了解和掌握以下信息:招生政策、录取程序、文史类或理工类的报考情况、高等院校在津招生计划情况、考生所在学校近年来在全市高考中的位置、考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校的排名状况、与考生有关的招生工作时间安排(咨询会、家长会等)、填报志愿时间安排、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等。
招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各省市高招主管部门印发的普通高校在本省统计资料、、《招生计划》和各高校网站或咨询电话、中学和区县招办、及本市的新闻媒体等。
第二步:估算高考成绩。这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之一。考试结束后的前两天(6月9日、10日),考生要认真回忆自己的答题情况(主观性试题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照《试题汇编及参考答案》反复估算自己的高考成绩。要特别注意听取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指导意见。
估算高考成绩通常采用的办法有:区间法、逐步调整法和三步估分法等。
第三步:拟订初步志愿方案。6月11日、12日左右,根据自己日常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基本位置、所在中学在区县的位置及高考的考试情况,确定自己的相对位置。然后,在初步估算本人高考成绩、拟定个人专业志向和了解本年度招生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若干套志愿方案。主要包括不同地域志愿方案,不同院校志愿方案,不同专业志愿方案,地域、院校、专业组合的综合方案等。
第四步:征得中学老师或有关招生部门人士的指导。6月13日左右,将拟定的志愿方案与班主任老师、中学领导及区县招办、高校招办等招生部门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征询他们的意见,并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