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高校迎后“985”“211”时代 如何打破身份壁垒(4)

2014-11-24 18:13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熊丙奇也认为,应该探索建立新的教育拨款体系,“要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落实。这样高校可以获得充分的财力保障,而不必‘跑部钱进’。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坚持教育本位和学术本位,真正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而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拨款政策、动态竞争、绩效评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还不得而知。截至记者发稿前,记者试图联系教育部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却因时间紧张、未走必要的采访程序而未获得答复。对此,本报仍将持续关注。(记者 邓晖)

  ■事件回放

  5月12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网络被公开,他称“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

  11月开始,“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传闻在网上持续发酵。随后引发网友热议。

  11月13日,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被视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985’‘211’高校存废的首次公开表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