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来自12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的大学校长与工程教育专家齐聚北京工业大学,共同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工程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做法与经验,研讨工程教育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工程人才。
大学的工程教育与工业革命同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大批工程类高等学校,260年来,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围绕理论和实践的钟摆式变化过程,在以实践、工艺等技术培养为主与以工程理论培养为主之间交错发展。
2008年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加速发展的时间节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把目光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转向以信息通信、先进制造、尖端材料、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实体经济。
细分让位于综合
未来工程师的六种能力
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加大了软件、集成电路、水利、地质、煤矿、核工业、信息安全、动漫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世界高等工程教育依然主要由起步较早的美、法、德等国家主导。他们对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对于中国探索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启发作用。
近年来,海外高等工程教育注重以大工程为理念,这缘于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专业领域,具有众多的科学和技术分支,其综合性与交叉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美国计划发表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凝练了工程师应具备的关键特征:包括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不仅为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鲜明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对高等工程专业提出了要求,必须要在一个大的工程系统中培养真正的未来卓越工程师。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