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邀请
莱昂哈特是一名理论物理光学学家,主要从事变换光学、量子光学、超分辨成像方面的理论与基础应用研究。2000年起,莱昂哈特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物理和天文学院任讲席教授,并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任职。
2011年4月8日,莱昂哈特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云贵负责接待。马云贵随后将莱昂哈特介绍给了该中心主任何赛灵。
“何赛灵和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到他在广州的新研究所做一个访问教授。我们大致谈妥了工资水平和研究资助,他提出了我们应该申请‘千人计划’和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中,莱昂哈特回忆道。
莱昂哈特所说的新研究所即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光电中心”),成立于2011年年初。何赛灵在该中心担任兼职教授。
“根据我的合同,我需要每年在光电中心工作3个月,可以获得40万元的年工资。但我没有收到正式的工资单,因为光电中心的秘书说兼职工作没有工资单。”莱昂哈特说。
当年8月底,莱昂哈特来到广州,待了5天,到访光电中心并参观了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市。
2012年3月,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在北京举行面试,莱昂哈特与何赛灵、马云贵以及华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参加了此次面试。“何赛灵做了PPT,原本他来讲,但是评委会坚持要我来讲。”莱昂哈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此后,在《科学》的报道中,马云贵称这两份项目的申请书主要是由他撰写。
6个月后,莱昂哈特携夫人一起参观了华南师范大学和光电中心,莱昂哈特与光电中心正式签署了工作合同。他的夫人嘉纳·西尔伯格,是一名工商管理博士,此次参观,光电中心考虑为她提供一份国际事务助理方面的工作。
其间,莱昂哈特的“千人计划”和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均已通过。华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莱昂哈特入选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的消息,属于“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受聘我校后将深入进行特异介质等新型光电器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争取在隐身与超分辨成像等领域取得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千人计划”项目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据《人民日报》今年6月报道,2008年以来,10批“千人计划”共引进4180余名中外专家。前三批“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到岗率为82%。
广东“领军人才”项目是广东省最高层面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起步早于“千人计划”,已连续实施4年。对入选的“领军人才”,省财政资助每人50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和100万元补贴。
官网介绍称,莱昂哈特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自然材料学》等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被认为是开启现代变换光学和完美隐身研究的两位奠基性人物之一。
莱昂哈特和夫人西尔伯格与光电中心签署的合同均为期5年。《科学》报道,西尔伯格的工资为每年8万元,每月支付,当莱昂哈特在广州工作期间,西尔伯格担任光电中心国际事务助理。
莱昂哈特加入华南师范大学后,他的工作两次入选华南师范大学“十件科技大事”。例如,2012年的“十件科技大事”中第七件“获批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重要科技项目”,“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乌尔夫·莱昂哈特教授获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资助,经费600万元。”
“2013年度十件科研大事”的“事件八”中,“‘千人计划’入选者、广东省领军人才乌尔夫·莱昂哈特教授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Cloaking of heat’的文章,这是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首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