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高校国学院:风雨十年(5)

2014-07-03 11:36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人大国学院首批毕业生侯浩然毕业后奔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读博,他认为,国学院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人大国学院读了四年,在德国还是很受用的”。

  在德国,他发现自己不但不比国外的其他学生差,甚至有不少优势。比如在古汉语文献的利用上,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国学院常年聘请一流专家给学生上课。在这样的环境下,侯浩然曾经在国学院陆续学过藏文、满文、蒙文、梵文、西夏文和回鹘文六种文字,“即便在慕尼黑大学也难得有这么便利的学习条件”。

  黄朴民认为,除了名校因素和毕业生人数少,国学院就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扎实的教育质量密不可分,“我们借鉴的是古代书院式教育的经验与做法。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一大特征是批量生产,而人文科学的个性化特别突出,手工作坊式的路径,师徒相传的方式,或许仍有存在与坚持的必要”。

  在侯浩然这一届国学院学生毕业流向就业市场之初,他们曾遭遇过“技术性尴尬”。由于没有列入国家专业名录,不少用人单位在用计算机自动检索应聘者简历时,仅能识别“中文”、“历史”、“哲学”等名称,而对“国学”专业则直接排除,这往往导致国学院毕业生与一些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如今,新的毕业生们不用再为那些“技术性尴尬”苦恼。如今,在多个著名招聘网站的招聘职位里,高校、人文研究机构、新闻媒体,都明确将国学人才纳入招聘对象。文博管理、文案策划、编辑出版、汉学交流等工作也有部分职位招聘有国学背景的人才。

  “国学所承载传统文化的精神会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有所批判。从长远来看,国学对职场文化建设是可以发挥作用的。”黄朴民说。

  毕业于人大国学院的赵晗,他的品牌餐厅已经在北京开了10家店。2005年,本在历史专业读大二的赵晗考入国学院。2008年,他拿着父母给他买房的30万元开始创业。创业伊始,餐厅连续半年每月亏损达到10万元,赵晗咬牙顶住,终于迎来转机。

  “看似国学与创业没有任何联系,其实不然。”赵晗说,“在国学院的学习,让我通晓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这些都是决定做人做事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

  他最新的一家店开在了北京西单老佛爷商场。华灯初上,餐厅已是人头攒动,客人们不惜排队等待半个小时。赵晗衣着普通,很难让人把餐厅老板和国学院学生的身份统一在他身上。

  “国学,就是无用之用。”赵晗说。

国学研究发展现状

  就国内而言,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章太炎先生就创办了“国学讲习所”,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后来出现了著名的北大国学门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到1929年结束历时四年,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中央大学也有国学研究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院曾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兴起。各个大学相继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如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人民大学国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大学国学室。

  综观当前全球文化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已渐呈蓬勃复兴之势,尤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影响最大,其源也远,其积也厚。三家机构均以弘扬国学为宗旨,但又各具特色——北大国学研究院以学术研究著称,人大国学院以培养人才见长,而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则以传播和交流为重。国学传播中心,就是以推动国学的普及、研究、传播、交流为手段,以文化产业化、科研市场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建设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除了高校国学传播机构外,以北京老百姓国学会为代表的一批民间国学传播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国学传播机构是以普及国学知识、弘扬国学精萃、建设先进文化为主要职能的常设工作机构,旨在在社会范围内,在民间,积极传播华夏文化、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