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放权,学科就不能划分得太细
熟悉杨玉良的媒体记者都知道,他是国内不多的几个坚定拥护、并努力贯彻“校长放权”的大学校长。他近期在推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以下简称“两级体制”)。根据他的判断,两级体制实施成功与否,将决定复旦大学是否能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走向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两级体制”的重要性,他还刨出了一些因管理问题闹得厉害的院系的“老底”。
“我刚上任那会儿,学校有那么一两个院系,每隔两三天就给我送来一封告状信。其中有一个系,没过多少时间,一下子走了五六个教授,这个学科一下子就瘫掉了。”杨玉良说,后来学校派了“巡视组”去系里了解情况,发现其实90%的告状信都是“没有根据”的,之所以系里内讧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透明,引起各种猜忌”。
如果实行了“两级体制”,学校层面今后将负责“监督”,学校资源将被整合后“打包”给院里,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法统一进行配置。
他介绍,在大学校园里,校长如果要“集权”其实是最容易的,只要把学校的各个学科、部门划分得越来越细小即可。
“小部门多了,大家总会吵起来,一吵起来就要校长来行使权力做决定了。”杨玉良说,大学里的知识分子有着学术思想独立的本能,都想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是“集权”的最佳试验田。但由此造成的后果将是—学科建设越来越差。
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当属各种“交叉学科”的频繁出现。“你比如说一个化学学科,你偏要分成化学A、化学B两个学科,然后都跑来跟我说,我们俩要搞交叉学科。”说到这里,杨玉良自己也笑了,“我说,你们本身就是一个学科,还交叉什么?!”
杨玉良调侃,与自己私交甚密的一所国外院校的校长,在两年时间里把学校里14个院系减少至4个,“这在我们这里,阻力太大。我们的院系负责人,中国人讲起来,都是处级干部。”
“有干货”的大学章程将在6月上交教育部
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迟迟未见出台的《复旦大学章程》当天也终于有了新的消息。
“我可以说,复旦的章程做得比其他所有学校都要细致、认真。”杨玉良说,《复旦大学章程》的每一个条款都将涉及当前大学治理的难题。章程的制订,由一个教师工作组专门负责,在制订前,该工作组参考研究了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各种大学章程,并对大学章程的理论体系做过专题研究,“《复旦大学章程》6月份经学校党委通过,就能上交教育部。”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