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浙江大学一副校长被指学位造假 聚焦背后隐忧(3)

2014-04-04 12:3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在搞清楚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无意中注意到了一位名为黄季焜的学者,他是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十分有意思的是,黄季焜也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就读于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PLB),但时间是1987年至1990年,算起来是吴平的师兄,而且在此期间,他也曾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经济系做研究,后在此还做了博士后。然而,他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个人简历中却是这样写道: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只字未提国际水稻研究所。

  相形之下,吴平为何在对外公开的个人简历里只字不提菲律宾大学呢?在朱冠看来,“或许因为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PLB)太没有名气了”,在上海交通大学版的201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五百强中,该校并未入选,而在学术排名网站(academic ranking)中,UPLB只排在2919名。

  我浏览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初关于此事的网络留言,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即不少自称是浙江大学教师的网友说,他们早就知道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PLB)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区别,而业内人大多都知道,后者“压根儿”提供不了学位。问题是,知道了为什么不说呢?

  大概是敢怒不敢言。就像一位浙江大学教授对我所说的,当谣言满天飞,只有实名举报才可能引起重视的今天,谁敢把自己的名字和一位副校长的“丑闻”联系在一起,没准儿举报信还没到中央,自己下一年的经费就被这位副校长给停了。

  朱冠十分坦白地告诉我,“发出这封公开信还是为老管(管敏鑫)打抱不平的延续”。但在我看来,这封公开信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被解聘事件”本身,它还是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对那些身居行政领导岗位的学者的鞭策和监督,毕竟,他们掌握着课题资源分配、经费开销大权等,平时,没人敢在言语上得罪他们,更甭提挑战他们的学术权威,遑论怀疑他们成为学术权威的“合法性”。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这样的关注还“来得太少”和“来得还不够彻底”。中国学术界身上的沙子很多人都看到了、感觉到了,只是人们平时不敢去揉眼睛罢了。相应地,像朱冠这样置身事外的“非利益相关者”,平时也不会在博客这种公共平台上去注意一个副校长的学位问题,但恰好,他又因为管敏鑫事件而“关注”了。

  以上只是对于当下学界生态环境的担忧,如果可以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到的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科研管理机制改革,科技资源分配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等,当是好事儿。希望这样的改革步伐快些,快些,再快些,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造假”小事,时时刻刻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未来的中国科技事业接班人。(邱晨辉)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