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对话高校学工部部长:大学同学关系是不是"病"了

2014-03-25 10:07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编者按:如何让“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室友温情能够蔓延校园?在迎春花恣意绽放的季节,很多高校都更加重视开展“宿舍节”活动,因为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同室操戈”的新闻屡见报端,从“亲如一家”到“感谢不杀”,让人们不禁对记忆中亲密无间的大学同学关系产生疑问:是因为媒体过度地强调了极端恶性事件中的“大学生”字眼,还是说互联网岁月、躁动的年龄、功利的现实改变了太多东西?象牙塔里的同学关系还好吗,是不是“病”了?主流是什么,隐忧在哪里,怎样去改变?这些就是我们本期邀请5所高校学工部部长探讨的话题。

  主持人:记者 李薇薇

  嘉  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工部部长王云海;华南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冯小宁;兰州大学学工部部长安俊堂;湖南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李红革;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学工部部长陈义文



习俊玉 田飞 / 绘

  瑕不掩瑜,极端恶性事件只是个案

  主持人:虽然理智告诉我们,诸如室友投毒之类极端恶性事件只是个案,但亦不可否认,现在的同学关系存在症结和隐忧。你对目前大学同学关系总体评价是怎样的?

  王云海:大学同学关系在所有社会关系中应该说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以及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逐渐从过去的相对单纯向更加复杂发展,产生了诸如同宿舍同学难以和谐相处、同学之间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

  冯小宁:个案是瑕,然而瑕不掩瑜。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积极阳光、重情守义、勇于担当,只是在同学沟通、同窗之谊维系方式等方面相比过去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新媒体特别是交友媒体的运用,让新时代的大学同学联系方式多元化。

  安俊堂:极端恶性事件属于个例。在工作中,我与很多学生有过深入交流,总体看,大学生群体还是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更不乏互帮互助的感人事迹,只是社会特别是一些媒体对这些凡人善举关注得少一些。当然,个别极端事件让我们看到某些大学生在性格方面的缺陷,以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更应看到高等教育界都在积极研究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发展趋势,主动加强教育与引导。

  唯我独大,是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目前大学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具体的表现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云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生活恐惧,较难与同学和谐相处。主要是因为过多关注成绩,忽视了良好人格和行为的养成,竞争意识超过合作意识。二是个人主义突出,集体意识淡薄。主要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的过度追求个性和自我意识过强造成的。三是功利思想主导,攀比行为突出。主要是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四是社交生活障碍,热衷网络却在正常社交中无所适从。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是社会因素。功利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正确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还不健全的价值观体系,导致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淡化,个人主义抬头。二是家庭成长环境。有些学生自幼形成较强烈的优越感和占有欲,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这样难免要与他人产生冲突。三是心理素质。大学生还处于人格发展形成期,自我认知能力不完善,在生活中容易与人冲突。

  李红革: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学校、家庭、社会在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大学同学关系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感情淡漠、缺乏关爱信任、排斥集体活动、抵触合作,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其中,性格不合是主要原因,另外,缺少沟通与交流、家庭条件悬殊、家庭教育缺失、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见解不同等都影响到良好关系的养成。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看韩剧和网络交友等,反而忽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往。

  陈义文:大学生存在着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很容易让抗压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焦虑、嫉妒等心理问题。而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和包容下长大,一些人个性鲜明、唯我独大,不懂得宽容和理解,在同学交往中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