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盘点30年大学新生装备变迁(4)

2013-08-31 04:04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这在当时算是稀罕货,他格外爱惜。现在,这部BP机还在他的书柜里藏着。

  没过几年,BP机开始落伍。2000年入学的吴豪说,当时,班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报到时已经带着手机。“姐姐也给我买了部诺基亚,当时手机功能还很简单。”

  IC卡、201电话卡,用的人越来越少。“有同学报到当晚,就窝在被窝里偷偷给女朋友发短信。”吴豪说,后来几年学弟学妹报到,带数码相机的也多了起来。

  入校时,他带了6000元钱,除去3000元学费,余下的做生活费,“不少同学都是拿的银行卡,拿现金的也有。”

  网络成为新生间的话题

  1997年以后,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快速发展,并渗入大学校园。

  “1999年有的QQ,当时的名字是OICQ。”吴豪说,他是计算机系的,高考后就注册了QQ,“那时注册号码非常容易,并且都是5位的。”

  入学第二年,班里多数同学都配了电脑。“后来学弟学妹带电脑的,电脑安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登录QQ,和亲人、好友视频。”吴豪说。

  吴豪说,他第一次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美国总统华盛顿,出现许多链接,“都看入迷了。互联网像知识的海洋,所有东西都触手可及”。

  加QQ,聊CS、传奇、魔兽世界等网游,成为男生们入校报到后晚上的话题。而女生们则聊HOT、F4、周杰伦。

  旅游专业的王丽说,2003年她入学后,电脑已经普及,报到前,她就在网上查询学校的资料,报到后第一天装好电脑,她就和父母、男朋友QQ视频。

  对2007年入学的郭凯来说,报到前他就在“校内网”关注了很多学长,询问选课秘籍及大学生活应该注意的问题。

  他们说

  奋斗的生活更充实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对待恋爱也不再躲闪。2005年入校的东北女孩高媛媛和老师恋爱了。“他那时也刚毕业不久,现在我们马上要结婚了。”

  易楠说,2006年她到上海一所“私立贵族”大学报到,父亲告诉她,18岁就算成年了,想要什么东西必须靠自己的能力买。

  “开始觉得比较辛苦,但渐渐的开始喜欢这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状态。”小易说,第一次靠自己能力买到的是一部1300多元的索爱手机,生活费每月700元到1000元,都靠自己打工和奖学金。母亲给的生活费都会存起来,用来去各地旅行,“奋斗的生活更充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