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7】
腰上挂着BP机
是件很拉风的事
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天之骄子”的光环渐失。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恰逢政策转变,多了份时代独有的焦虑,和对新生活的思考与追求。他们的行李里,电子产品开始走俏。
“天之骄子”光环渐失
1977年高考恢复后近20年的大学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宠儿”。当时,高校录取率极低,读大学有津贴、工作包分配,还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接踵而来的一系列政策改革,让“天之骄子”们走下“神坛”。
1993年,国家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不再区分两种计划形式,取消“统招统分”制,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学金、贷学金以及专项奖学金制度,学生上大学需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次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
再到1997年,中国高校实行全面招生“并轨”,上大学就有“铁饭碗”成为过去。
电子产品开始走俏
自1988年到1997年,新生的行李里,多了不少时髦玩意儿,像录音机、BP机等电子产品。
1992年考入郑州某高校的李女士说,那时的录音机要几十元钱,一半新生都带有,主要用来学习英语。“有时播放流行歌曲,都是港台明星,四大天王是我们的共同偶像。”李女士说,她报到的时候还带有刘德华的专辑磁带。
此外,小风扇、电暖壶等生活小电器,开始出现在大学生们的行李中。李女士说,当时宿舍条件比较简陋,“这些小物件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有的同学家庭奔向小康,个别条件好的同学还购置了BP机这种高档货,在校园里非常拉风。
他们说
报到当晚聊的是体育和爱情
1997年徐永辉考入大学。他说,90年代的校园里,诗歌和音乐,是最风靡的。有名舍友入校时就带着一把吉他。最终,他成了寝室最早谈恋爱的人。
那时,校园的旋律,流行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激情,则源于齐秦的《北方的狼》。
报到当晚,舍友都很腼腆,但说起美女,似乎都很起劲。聊起体育,寝室几个哥们从贝利到巴乔,从乔丹到皮蓬,久久没有入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