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在京高校上亿册图书暑期“沉睡”

2013-08-06 12:28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记者 任敏

  1亿余册,这是在京高校图书馆最新藏书总量,相当于3个国家图书馆、15个首都图书馆。但如此丰富的藏书,暑假期间却大多在书架上“沉睡”。日前,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由于开馆时间受限、证件办理难,校外市民难进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静悄悄,上亿册藏书无人看,这是不是一种浪费?”一位市民直言不讳。
  公共图书馆一位难求
  高校图书馆空空荡荡
  七八月份,大中小学及部分科研机构集中放假,公共图书馆读者骤然增多。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乘坐扶梯一路直上,发现每层阅览室里都坐满了人,一位难求。
  与国家图书馆相邻不远的几所高校图书馆则显得静悄悄。由于师生放假,在中国人民大学新图书馆内,记者发现,二层、三层扶梯旁的公共空间内,近百个座位空无一人;三层中文库区域内,约有三分之二的空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少见读者,一册册整齐排列的书籍,无人问津。
  虽然2002年,教育部就曾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延长服务时间,假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但记者发现,不少高校并未按此规程执行,暑假中,大幅缩短图书馆开放时间。
  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暑期每周二、周五开馆,从7月20日至9月1日,仅开放12天。整个假期中,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只开放6天;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开放不到10天。
  进门难、办证难、借书难
  图书馆开放“羞答答”
  去年3月,本市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30多所高校宣布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但一年半过去了,开放进展并不乐观。部分高校虽然允许校外读者办证进馆阅读,但并不明示办证程序,开放显得“羞答答”。
  据记者了解,部分允许校外读者进馆看书的高校,并未在图书馆外或是校园网站上公示阅览程序,这使得很多校外读者误认为高校图书馆只对本校师生开放。记者在五道口、魏公村等高校附近的社区做了随机调查,30位市民中,有八成不知道可到高校中办理临时证件进馆看书。
  想办临时阅览证也不容易。校外读者要办清华大学图书馆临时阅览证不仅要出示个人有效证件,还得出具盖有单位公章的介绍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则干脆表示,暑假期间,由于办公室值班人员较少,不提供办理临时阅览证的服务。
  即便能顺利办证,想进高校图书馆也不容易,不仅要带齐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证件,还要经受“大学校门难进”的考验。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虽然该校图书馆暑期开放时间较长,也允许校外读者换证进馆,但北大校门却并不好进。该校暑期规定,校外人员必须在东南门排队登记后才能进入,目前每天仅进校参观的游客就达数千人,据该校保安描述,每天从早到晚,东南门外等候入校的游客都排起长队,想要进学校得排大半个小时的队。
  想要借本书就更难了,大多数高校的临时阅览证只能看不能借,想要借书还要交上几百元的押金、管理费。例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想要借书,需要办理阅览证,除去10元工本费和500元的押金,每年还要交300元的管理费。
  高校图书馆拒绝中小学生
  虽然近年来,教育界人士都呼吁中学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大学资源应向中小学生开放,但高校图书馆则一直对孩子们紧闭大门。
  “不得携婴幼儿和儿童入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明确规定。“我们图书馆都是大学生看的书,不适合小朋友看。”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其他高校图书馆也“不欢迎”小读者。人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只有成年人用身份证登记才能进入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高校图书馆并不适合中小学生。清华图书馆工作人员说:“高中生通过有效证件可以进,但初中生和小学生年龄太小,馆内无人照看,如果出事了,谁负责?”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