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招聘针对“史上最难就业季”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发布“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本报记者详细了解报告内容,以及综合本地部分行业招聘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难就业,除了供需错位等主要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于主观: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其现实接触面以及眼界开阔度受限,不了解的领域不敢碰,有潜力的小公司不愿尝试;受家庭或社会传统意识影响,观念更新还比较慢,多数人求职盯着“铁饭碗”或大家都能从事的岗位,无形中抬高竞争门槛,又削弱了自身优点。
或许,我们对现实的一些客观分析,能够给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提供一些参考,或许是思考,最好不要被当成简单的“说教”。
被偏爱的仍然是大城市
薪水不低的新兴产业冷寂
从此次公布的数据分析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二三线城市,不过,即使供岗多,但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一二三线城市的竞争指数分别为62、54、29。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不是那么激烈。
这种情形,记者近日在多场招聘会现场也曾发现,一些来自黄石、孝感等武汉周边城市的企业,虽然薪水与武汉的企业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还提供房子等便利条件,依旧很难打动求职者。看来,“逃离北上广”虽一度流行,但应届生“留在大城市里闯一闯”的心态仍然故我。
统计指出,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但由于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20人以下规模企业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最高73人竞争一个岗位,相差极大。
智联招聘CEO郭盛告诉记者,现在,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诞生了很多微型企业(20人以下),比如创意策划公司、微博传播运营公司、工作室等创业团队出现在人才市场上。这类企业其实薪水优势并不弱,平均薪酬仅次于500-999人规模的大企业。但这类小企业由于不够知名而很难引起应届生的兴趣,加之大学生缺乏实践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他们不敢尝试和顾虑重重。
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汪超告诉记者,“找工作一般不会考虑规模很小的企业,因为觉得平台不够大,担心学不到东西,而且也没有安全感。”湖北大学一名应届生也表示,虽然有些小企业给的薪水还可以,但是总觉得不踏实,还是想找大企业工作。
记者也了解到,不少规模小的企业,考虑到这一问题而不得不出高薪招人,即便如此,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武昌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给一般员工开出的月薪为3000多元,还供应午餐,可应届生“仍不感冒”。
受打击的不仅是小公司
给不了皇粮的民企叫屈
小公司不爱去,稍大一点的企业吸引力又如何呢?本报记者此前在湖北一场民营企业招聘会上获悉,一些民营企业规模尚可,很多求职者并不动心。而智联招聘的此次调查也显示,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但整体竞争比却最低。
武汉猎英人才总经理安国平介绍,目前,武汉的民营企业因为急速扩张,民企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为了吸引人才,民企不得不通过提薪、完善福利来解决招聘难题,结果依然不理想。比如,一个应届生,也许会选择月薪3000元的国有企业,而不选择4000元的民营企业。受规模、知名度等影响,应届生对“皇粮”的热衷度依旧居高不下。
智联的数据分析显示,竞争激烈程度较强的岗位中,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销售类岗位目前需求较大,但职位排竞争指数倒数第一,证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因此,‘就业难’在一些方面可以解释为毕业生对岗位太挑剔,不能正视自己期望以外的职位。”郭盛告诉记者。
安国平也认为,单从销售职位占比高但竞争比较低情况上看,可能是很多应届生对于销售岗位的误解,而使得该岗位的被关注度不大,而且一般销售工作压力很大,也使得不少应届生避而远之。“其实还是很多毕业生对职业定位不清晰,他们并不了解一个岗位真正的定位就放弃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