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中国式高考”历史变迁:名师大腕的高考往事(2)

2013-06-07 17:10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年轮之1977:文革后首次高考

  知名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陈平原:

  人才并非必出名校

  借读书“走南闯北”

  学界知名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陈平原,是一位从广东潮州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普通孩子。改变他命运的正是1977年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

  1977年冬天,陈平原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被关闭了11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只录取了27.3万新生,这些人毕业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也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高考作文登上《人民日报》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陈平原回忆,当时的压力其实不大。“因为山外有山,也不知道别人的程度有多高,谁也不敢说大话。既然有机会,那就尽力而为吧。”

  陈平原说:“我的同代人中,好多日后在专业上很出色,当初上的并不是一流的大学。不像今天,好像考不上‘985’或‘211’大学,天就塌下来了。其实,没那么严重的。”

  对于陈平原而言,1977年高考是至今仍挥之不去的印记。1978年4月7日的《人民日报》三版刊登了一篇高考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作者正是广东潮安县磷溪公社考生陈平原。

  农村子弟若弃考非常可惜

  陈平原从潮州的小山村走到广州和北京,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年的高考。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弃考现象开始增多,这让陈平原痛心不已。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子弟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还是最为靠谱的。”陈平原认为,农村子弟考不上一流大学,可以考二流、三流的学校。

  “农村子弟若真的弃考,实在可惜。很多城市的孩子可以选择的路很多,但对于农家子弟来说,参加高考是进入上升通道障碍最小的一种选择。”陈平原呼吁。

  考生不应过分留恋乡土

  今年广东高考人数达到73万,超过河南,第一次跃升到全国第一。

  对于今年即将走进考场的广东考生,在祝福他们考出好成绩的同时,陈平原还特地提醒:“‘好男(女)儿志在四方’,建议大家填写志愿时放眼全国。除了北大、清华,我们还有很多好大学值得诸位选择。”

  陈平原说,当下中国各地城市生活差别不大,广东子弟不该过分留恋乡土,应尽可能走出去。借读书而“走南闯北”,是一种很好的人生阅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