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生活琐事酿成血案?复旦投毒案背后的心理症结(7)

2013-04-26 16:3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青年罪犯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有其独特性,不健全的人格是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杀人者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未学会通过合理途径释放攻击能量,当面临挫伤时,攻击能量逐渐蓄积,加上年轻气盛,自控力弱,最终使攻击能量冲破“自我”压制倾泻而出,以致他人死地而后快。

  因此,从发展的观点看,预防犯罪行为,应从健康人格塑造抓起,加强个体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犯罪的关键。处于“危险之春”的青年犯罪问题已向现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此类大学生,要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广开渠道疏通攻击能量,以促进人格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人际交往,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受挫时找人倾诉,以释放怨恨与不满。其次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时,要以适当方式表达不满,使他人明白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避免怨恨蓄积。记者 李劼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