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认证专业所在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文件,并着手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
同时,《报告》还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专业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相对薄弱,仅有少数专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持续改进机制。这表明高校的内部质量保障建设急需“下沉”到专业层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细化标准,提高内部质量监测的有效运行程度。
视角五:学生和用户满意度
从满意度视角看,用户对本科工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工科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性投入总体上不容乐观。
学生和用户满意度是检验工程教育质量状况的“终极标准”。《报告》首次从用户视角,按照国际工程教育公认的毕业生能力要求编制问卷,对26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对本科工科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比较高,对工程教育总体质量基本认可。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偏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工程核心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在问卷调查的各个项目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获取信息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等较为满意,认为毕业生在工程科技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水平、工程设计综合意识和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需要加强。
学生满意度与其在校学习体验和收获紧密相连。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与工科学生满意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工科学生在校满意度并不明显优于其他科类学生,高年级学生满意度高于比低年级学生;工科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在学业挑战度、生师互动、校园环境支持等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
【背景链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