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部属高校浙江大学启动了一项新的招生模式——“三位一体”,即把高中会考成绩、大学自主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按不同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
浙江大学计划在2014年通过“三位一体”录取17个专业的100名考生。这些考生需经过笔试、面试,以考察他们的综合整体素质。
与此前众多高校积极探索的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思路不同,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招生由各个学院进行面试,教师们希望通过“三位一体”招录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考生。
较为热门的医学类专业在面试中考察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此外还通过“结婚究竟是为了钱还是真爱”、“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如何解决看病难”等话题的讨论,观察考生的价值取向和语言组织、逻辑思考能力。
“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仁心仁术’的,能否关怀、体贴他人非常重要,考生对于精神和物质的取舍也非常重要,因此很多话题都会关注这一点。”一名教师表示。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表示,大学教育并不针对特定的岗位,但如医、药、法律等个别专业有着非常明显的职业特征。在入校之初就确定专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同样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目前这一种招生模式仅由浙江省内34所高校开展,仅针对浙江省内考生,2014年将录取超过3000名考生。不少负责招生工作的教师表示,希望能在今后逐步扩大“三位一体”的招生比例。
实际上,浙江省内不少更早一些探索“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已经从中看到了一定的效果。温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低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但我们感觉这些学生活跃度高、心理调适能力和活动能力也比较强。”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认为,“三位一体”也许给了偏科的孩子们多一次机会。
近年来,中国以各大部属高校为首,在多元评价和多样化招生中进行了诸多尝试,自2003年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录取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当年自主选拔招收不足2000人,截至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此前在一次发言中表示,高校尝试自主选拔招生探索不惟高考分数的高校选才观念和标准,对社会人才观的转变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素质教育。“‘自主录取’既维护了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又较好弥补了中国高考制度的某些不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