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扩大学校自主权的价值观。这一观念表面上看正确无比,但问题在于,如果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但却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这样的放权,只是把权力从政府部门的口袋转移到学校的口袋,受教育者的权利并没有增加。这也是我国过去实行的自主招生改革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把5%的自主权给学校,但学生却依旧只能在高考中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样实行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尤其是来自受教育者的监督,而可能制造招生腐败;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权扩大,可校际竞争却没有增加,各自为政地自主招生,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和焦虑。
其三,高考就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感觉也不错,但和扩大学校自主权的价值观一样,让高校处于招生录取的强势地位,基于这一价值,现实中有两种高考认识,一是目前的高考选拔方案是很有效率的,反正高校都是选拔人才,怎样做到高效率选拔应是第一位的,有代表委员就认为选拔问题根本不用操心,高考改革不在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在工夫之外,比如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二是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联盟放在一天,是合情合理的,学校是在事先给学生做选择,反正最后学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参加那么多联考干什么?
在笔者看来,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给偏才、怪才以升学的渠道,给学校自主权便于大学选拔人才,而在于切实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才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给偏才、怪才升学渠道、给学校自主权,这些价值也才能得到切实落地。而且,如果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各方面的个性、特长将在申请大学中得到关注,何来偏才、怪才一说,偏才、怪才是统一、单一录取标准制造的"人才概念"。
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方案,着眼点不是考试科目改革,也不是给大学多大比例的招生自主权,而是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学生可拿着统一测试成绩,自由申请若干所大学,获得若干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录取的专业、承诺的教育服务进行选择,按照这一制度,学校的招生是不是打破单一的标准?各类人才是不是都找到自己的归属?学校是不是实行完全自主招生?更重要的是,学校被学生选择,而不是仅仅被学校选拔,完全改变教育生态,学校间的录取批次、等级自然消失,办学者必须对受教育者负责,否则就可能从一流沦为二流,甚至因没有学生选择而被淘汰,很多大家担心的招生乱象,会因市场机制的构建而远超乎大家的想象得到治理。——现在是通过行政监督方式治理,在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环境中,则是通过受教育者的选择、监督、评价来进行治理。
高考价值观决定高考改革的成败,从去年下半年陆续传出的高考改革信息看,改革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选择——所谓的英语一年两次考,只是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但是选最好一次成绩计入总分投档录取——这样的高考改革,对我国教育生态的改观不大,极有可能演变为轰轰烈烈的折腾。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