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评论:自主招生成腐败易发区 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3)

2014-01-16 19:43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根源在教育行政化

  我国之所以要在高考之外另设一条自主招生的通道,本意是为了拓宽高校录取渠道,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方式。因此,用教育时评家熊丙奇的话说,高校反腐,该反的不是自主招生,目前的贪腐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学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也表示,自主招生制度本身没问题,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很好,但要结合中国实际去完善和细化一些规则,特别是对招生腐败漏洞的防范,还需着力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施斌说,在防止招生腐败问题上,自主招生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从当下的中国国情来看,除了一部分同学参加的自主招生,高考仍是最公平的一个升学途径。而对自主招生来说,也不必急于扩大规模,必须首先建立一整套的规范机制,包括招生目标、录取程序、监督保障等。

  给自招套“紧箍咒”

  自主招生牵扯出了腐败,由此也将依法治考、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向了“必须”。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再次给自招套上了“紧箍咒”,提出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严禁突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录取,严禁突破经公示的优惠分值录取,严禁更改经公示的入选专业录取,严禁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此外,教育部还要求严禁偏离试点定位进行恶性生源竞争,以“签订预录取协议”“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各种方式吸引生源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严禁通过自主选拔录取变相招收艺术体育类专业或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考生。

  熊丙奇分析说,现在的自主招生看起来是公开的,但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明确高校公开到何种程度;二是学校不按规定公示信息,没有问责。“目前,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了7项内容,包括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应该包含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所有招生内容,包括学生中学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