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定点学校推荐,到学生可自荐报名,再到针对县及县以下农村高中应届生的“圆梦计划”推行,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间,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得越来越充分,走进这一“特殊政策”圈子的学生覆盖面越来越大。
一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本科阶段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在3000人左右,但向各省分配招生指标之前会预留1%的名额用作机动指标。“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这1%的比例就是几十名学生,有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
有一位参加过人大艺术特长生考试的学生曾对外表示:“跟清华等其他学校不同,人大艺术生考试时,评委和考生之间是不拉帘子隔开的,评委和考生互相都能看得见。很容易有猫腻。”
“听说这两年人大艺术类的行情是‘100万’。”该学生说。
“学校和学院都有一定的补录名额,破格和补录是在校级最低分数线公布之后进行的,没有公开申请程序,只能是凭无从得知的‘标准’圈点录取对象。”一位高校教师揭开了自主招生的秘密。
“补录过来的通常是最后到学院报到的,这些学生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录取名单上。”该教师说,“而正常录取的学生都会在录取名单上显示,名单由学院院长签字上交到学校汇总”。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